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早期研究发现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acute and transient psychotic disorder,ATPD)这一诊断具有不稳定性,常常只是一个过渡诊断,随着时间的延长,此类患者可能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慢性精神疾病。然而,目前尚缺少我国人群ATPD患者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对经治疗好转后出院的ATPD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分析探讨后续修正诊断为慢性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预测因素。方法纳入在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因急性精神症状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接受住院治疗,在治疗好转前符合ICD—10诊断标准ATPD诊断的患者进行随访。在2015年1月1日至3月20日期间,通过电话随访结合门诊随访的方式收集患者从出院时至被研究随访时精神疾病诊断修正的情况。同时,从首次住院时的病历中,采集其人口学特征、精神疾病家族史及临床治疗相关数据(包括:首次发病后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天数、首次住院治疗的天数、出院时所带抗精神病药物的名称及剂量)等信息。为便于分析,我们根据2010年Gardner DM,et al.的研究结果,对出院时服用的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与奥氮平进行了等效转换,并将转换后的奥氮平等效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0mg/day)、中等剂量组(10—20mg/day)和高剂量组(>20mg/day)。最后,使用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生存分析研究。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138名ATPD出院患者中,92(66.7%)名患者被成功随访。在成功随访的患者中,女性为56例(60.8%),男性为36例(39.1%),平均发病年龄(标准差,SD)为29.96岁(±12.32),年龄范围在10—78岁之间。在首次治疗出院后的3—4年时间内,根据其病情发展变化情况,有2(2.2%)名患者在出院后被修正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36(39.1%)名患者修正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被修正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其修正诊断发生在出院后4个月内的有27(75.0%)名,修正诊断发生在出院一年以后的仅有6人(16.7%)。使用Cox回归对是否修正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相关预测因素进行生存分析,将各自变量分别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女性(RR=1.960,x2=4.208,p=0.044)、奥氮平等效剂量高剂量组(RR=6.154,x2=8.527,p=0.016)较低剂量组用于预测ATPD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上述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Cox回归生存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奥氮平等效剂量因素的影响后,女性(RR=2.099,x2=12.842,p=0.028)和在控制性别因素的影响后,奥氮平等效剂量高剂量组(RR=6.315,x2=13.198,p=0.015)较低剂量组的预测效力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TPD治疗好转后出院的患者在3到4年内修正诊断为慢性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比例较高,该诊断修正大多发生在出院后早期,与女性和出院时服用较高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显著相关,并且女性和出院时服用较高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独立预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