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集中式变频供电技术的研究及实践

来源 :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4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火电发电厂集中式变频供电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以电子电力变频器实现变频的传统思路,创新性地利用单独设置的调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提供变频厂用电,并依据负荷变化调节此汽轮机转速,实现厂用电变频及辅机变转速运行,从而达到节能目的.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包括:变频汽轮机汽源及排汽方案选择、变频辅机选择及辅机变频运行技术特性分析、变频系统的频率控制、电压控制以及变频汽轮机跳闸时的辅机切换控制等.在外三电厂进行的变频供电系统投切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降低辅机功耗及机组煤耗,节能、节电效益显著.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世界包罗万象,能源互联网也将具有多样性,这将给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带来更多的不同.但是不同的能源互联网也需要有相同的结构组成,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方法也需要最基本的规范.本文结合城市地区能源分布情况以及能源互联网的特点,以设计应用角度,从分布式供能单元设计、组网结构以及运行交易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能源互联网建设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并对未来城市地区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提出了执行建议.
传统能源制造产业与互联网相互结合逐渐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兴模式,即智慧能源产业生产模式,互联网+智慧能源在生产领域主要强调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包括建立能源生产运行的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和生产消费智能化,支撑电厂和电网协调运行,促进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协同发电.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
本文设计了一种紧凑型无线充电器.前端级联的boost-buck电路既是功率因数校正器(PFC),也是输出电压调节器,因此无线接收器只需不控整流桥,实现了紧凑型无线充电器的设计要求.文章简略回顾了PFC的工作原理,推导了输出电压与buck电路占空比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了扰动观察法(P&O)作为buck电路的控制策略.作者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存在互感
论文针对一种基于RFID微带天线的应变监测技术进行了性能分析与实验验证.RFID微带天线发生形变时,谐振频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偏移,可利用以上原理来进行应变监测.论文通过对两种不同馈电方式的RFID微带天线的仿真与实验,以探究基于金属阻尼器的应变监测性能,同时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需要使用直流恒流、恒压源才能正常工作.而磁控变压器直流控制模块中需要提供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降压式变换电路的直流控制电压源,在实验室搭建实验样机和实验验证下,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研究了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和逆变技术,通过改进的P-U曲率最大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采用电流闭环控制方法对单相全桥电路进行控制,实现直流到交流的变换及交流测输出电压的稳定.通过建立相应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了改进的电导增量法对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有效性和逆变电路控制的合理性.
目前,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大多采用感应耦合方式,其核心部分是提供电磁转换能量通道的电磁机构,该机构的传输效率高低对于整体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从线圈、磁芯结构的优化设计角度,研究提高电磁机构传输效率的方案.本文分别针对圆形线圈、方形线圈和DD线圈,进行磁芯设计与仿真,分析各方案比较优劣.结合实验室已有无线充电平台,在原有圆形线圈上增加辐条状磁芯,通过实验验证磁芯设计对电磁机构
LCL滤波器作为并网逆变器连接电网的关键设备,因其具有较好的高频谐波抑制特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三相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电流单环数字控制策略下的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及应用优点,然后又分析了逆变器的并联电路与控制方法.最后,通过对并联逆变器的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电流单环数字控制策略应用于并联并网逆变器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并网逆变器在并联运行时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火电消费占49.7%,为完成碳排放及节能减排的目标,大幅提高火电行业的环保标准和能耗水平是必然的选择.然而,近年来结构型改善的潜力逐渐减少,常规二次再热机组及700℃高效超临界计划存在着技术和造价瓶颈,并且近年来电网事故频发,电网安全不容忽视.本文提出的"5E"系列技术,通过多项技术的综合运用,能一揽子的解决上述问题,使人们能从容的面对效率、环保和安全的挑战.上海外高
互联网技术作为第三代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为海洋钻井平台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的基于"互联网+"的海洋钻井平台系统结构,结合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优化了平台信息流和能量流;在原有电力控制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互联网+"远程故障诊断网络,以提高平台故障的排除速度;增加了"互联网+"海洋气象信息网络和海洋地质勘探网络,以提高平台的环境预测能力和地质勘探实时性;还展望了基于"互联网+"海洋钻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