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具有导热和表面辐射换热相互耦合的封闭方腔内的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采用层流模型,为SIMPLE算法,QUICK差分格式。计算参数范围为:Prandtl数为0.701;固体厚度比为0~0.6;导热系数比从0到100;Rayleigh数范围从103到105,固体表面发射率范围从0到1。计算结果表明,辐射参与换热对流动将产生显著的影响,会使腔体内形成二次涡流。在自然对流的方腔内,辐射换热比对
【机 构】
:
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学院,上海 200093
【出 处】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2009年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具有导热和表面辐射换热相互耦合的封闭方腔内的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采用层流模型,为SIMPLE算法,QUICK差分格式。计算参数范围为:Prandtl数为0.701;固体厚度比为0~0.6;导热系数比从0到100;Rayleigh数范围从103到105,固体表面发射率范围从0到1。计算结果表明,辐射参与换热对流动将产生显著的影响,会使腔体内形成二次涡流。在自然对流的方腔内,辐射换热比对流换热更占主导地位。当具有固体层时,导热的效应使总的对流换热有所增长(曲线的初始部分),但当导热系数比超过一定值时kr≥10,再增加固体的导热性能,对空腔内的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就不明显了。从数值上证实了在实际的建筑环境中,只要外围护结构的厚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就可以达到隔热保温的要求。再增加厚度并不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以RuC13,DMSO,Im为原料合成了抗癌钌配合物NAMI-A和ICR,进行必要的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它们在水,DMSO的水溶液,磷酸缓冲溶液(PBS)中的水解情况及其在磷酸缓冲溶液中与DNA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钌配合物在水,DMSO的水溶液和磷酸缓冲溶液(PBS)中的水解性质有较大的差距,与DNA可能以配体嵌插或沟槽作用方式结合。
研究合成盐酸吡格列酮及其中间体的方法。用对羟基苯甲醛与2,4 噻唑烷二酮反应得到5-[(4-羟基苯基)亚甲基]-2,4-噻唑烷二酮(Ⅰ);再对(Ⅰ)加氢还原得到5-[(4-羟基苯基)甲基]-2,4-噻唑烷二酮(Ⅱ)。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确证其化学结构。此工艺反应条件温和,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自2007年12月起对北京某典型住宅室内热环境与家庭终端能耗进行了持续一年的测量,在此基础之上采用DeST-h软件建立相应的建筑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以此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模拟分析了各因素对空调采暖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住户位置、邻室空置率、门窗密闭性对能耗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空调采暖运行模式,相对而言,目前外窗、外墙保温隔热性能继续改进的节能效果较小。
基于自行研制的四瓣弧形管污垢特性参数检测传感器,通过搭建多功能模拟实验系统,利用电导滴定法和垂直、水平两对电极间交流阻抗的比较,完成了碳酸钙污垢诱导期的在线实时、准确测量。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在当前的实验条件下,碳酸钙析晶垢诱导期要小于颗粒垢的,这是两类污垢形成机理的差异所致。本文采用的方法和设计研制的设备不仅能够准确监测碳酸钙垢诱导期,还有望同期检测传热面污垢层厚度等参数的实时变化,可为特定
本文以长直无竖井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场模拟的方法,根据长直隧道内的速度和压力分布特性,给出了此类物理模型的简化方法。由于长直隧道内在湍流充分发展段之后的各断面的速度分布完全相同,无需计算,故在保证隧道内压力场和速度场不变及边界条件计算准确的前提下,在物理模型中将这部分隧道通过建立两个重合的相交面加以简化,这样大大减小了模型规模和网格数量。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含有长直隧道的大型复杂地铁和管廊内空气流动的
针对电子芯片的散热问题,本文研制了结构紧凑的平板微热管阵列散热器。研究表明,在使用甲醇、乙醇、R141b为工质的情况下该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良好,其中甲醇为工质的散热器在保证芯片表面正常的工作温度下的最大热流密度及总热量输运能力分别达到102W/cm2及102W以上。
本文对冲击孔与多斜孔壁开孔面积比在(1/3≤Ai/Ae≤3)之间的五种冲击多斜孔壁模型冷却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模型孔内及各壁面传热规律与真实燃烧室壁面相同,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多斜孔壁热侧壁面温度场分布,求得其沿程有效温比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冲击孔壁与多斜孔壁开孔面积比减小,模型多斜孔壁热侧壁温逐渐降低,有效温比逐渐增大。对于给定的模型,随着密流比的增加,冷却效果逐渐增强,狭缝中气流沿轴向略有降低
本文对部分填充多孔介质复合腔体内的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现象进行研究,考虑复合腔体内多孔介质与流体交界面上的应力滑移,利用达西扩展方程和N-S方程及能量和组分传递方程分别对多孔介质区域和纯流体区域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弱约束耦合多孔介质和流体交界面处的应力滑移,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求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特性:厚度、渗透率、孔隙率对自然对流复合腔体内传热传质存在不可忽略的影响。
本文实验研究了多微通道入口处的突缩结构所引起的气体流动压力损失。通过测定压缩空气流经通道入口前后的温度,压力和流量,拟合出了压力损失系数与单微通道内流体Reynolds 数(Re:3100-19000)之间的关系式。与相关文献研究结论对比发现,现有的基于常规尺寸和微细尺寸的单通道经验关联式不能正确预测多微通道入口突缩压力损失系数随Re数的变化。
滴状冷凝传热过程具有典型多尺度特征,不仅液滴分布具有多尺度的特征,而且影响传热过程的冷凝表面及其与液滴相互作用效应的量度也具有多尺度特征。本文基于界面效应影响滴状冷凝传热过程模型,分析了液滴分布的多尺度现象,并通过分析液滴尺寸、接触角等因素与总传热性能的关系,进行多尺度规划,得到传热性能最佳时的接触角,即最佳接触角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