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水平教练员是竞技体育体系内难以复制的人力资源,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运动项目的水平和竞争力。社会转型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变革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市场化、职业化,组织情境的深刻变革又必然会对高水平教练员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现代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知识信息衰退周期变短,科学技术与体育的不断融合等,对新时代教练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内外环境变化,高水平教练员如何以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去解决工作中形成的巨大压力,心理资本理论的提出为解释高水平教练员面对复杂环境时如何具备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打开了一扇窗。与传统心理学观点相比,心理资本可测量、可开发、可管理的特性吸引了众多领域学者的关注,这是一种由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内在特质,是一种积极心理状态。由于心理资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投入和开发去提升个体的竞争能力,进而使组织在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此,组织管理者会注重对组织成员心理资本的培育和开发。尽管心理资本大多应用在企业组织中,作为改善员工绩效的方法和手段,同样处在竞争性组织的高水平运动队,现有文献未见有从心理资本视角来探讨教练员工作行为的成果。基于此,在运动组织体系中,对高水平教练员心理资本的内涵、形成路径及协同机制进行探讨,不仅是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补充,也为培养教练员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实践工作提供思路。研究认为心理资本概念中的自信、希望、乐观、坚韧等构成要素,都属于积极情绪的范畴,基于Fredrickson的观点,积极情绪会与特定的行动倾向相联系,如乐观的教练员对工作会表现出更多的满意,希望水平较高的教练员会在运动队中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自信的教练员会对未知的结果表现出成功的期望,坚韧的教练员会表现出对困难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总之,心理资本能够提高教练员认知能力,表现出更高的创新愿望和创新行动,扩大了教练员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效率,从而使教练员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些资源的获得为教练员竞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资本优势。个体行为的诱因既可能受个体重视行为本身的影响,即理性行为理论(TRA)的研究范式——个体对某种行为的意愿能够有效预测该行为的发生;同时,个体行为也可能出于外界环境的干预,及交换理论的核心观点——个体行为受预期回报的影响。学者们基于内外生交互作用视角探讨组织内个体的态度、行为及主观规范,试图为管理实践提供借鉴。竞技体育组织体系内的教练员,其态度及行为的产生不外乎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基于交互视角去考虑心理资本的形成路径更具有解释性,因此,本文基于二维视角的框架试图解析教练员心理资本的形成。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是影响高水平教练员态度和行为的内生性力量,三种资本不是孤立存在的,组织在注重教练员单个资本开发与管理的同时,还要从宏观视角关注三种资本的协同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实践表明,对教练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有效途径。教练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相关研究证实,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练员相比,在提高运动成绩、输送人才、科研意识等方面,比参加过培训的教练员水平明显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持续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同时资本内化需要个体努力,要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实现资本提升。竞技体育国际化和现代化要求教练员实现团队合作和跨领域联合,教练员要从原有体制内走出来,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摆脱出来,积极构建异质性社会网络,才能突破桎梏,扩大社会资本。虽然心里资本与个体自身心理特质相关,但是其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组织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去提升教练员心理资本,组织在为教练员提供心理培训的同时要为教练员提供心理宣泄途径,加强教练员心理建设,使其学会对事件影响因素的积极归因。从外生视角来看,高水平教练员心理资本的形成存在一个从意识形态、制度层面、最终落实到个体层面的逻辑演进顺序。因此,还可以从干预个体心理资本存量与质量的视角去培养教练员心理资本,因为教练员心理资本的衍生路径显示个体层面才是心理资本形成的落脚点。组织可以帮助教练员设置具有挑战性但合理可行的工作目标,让教练员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这样有助于削弱教练员因为工作中障碍引起的畏难心理,保证工作目标的明确性和动机稳定性。教练员工作中,组织、同事和运动员等对其工作的鼓励与支持,能够激励教练员以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去努力工作。伴随着工作计划实施,阶段目标实现,会使教练员感觉到消除障碍计划确实对避免或者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具有积极作用,就会对预期工作绩效持有乐观自信的态度,从而更好的实现工作目标。心理资本的可塑性决定了教练员心理资本干预和培养具有积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