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改良TLIF手术椎间隙撑开造成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高度丢失的原因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fg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常见的腰椎术式,术中病变椎间隙的撑开对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有研究表明腰椎PLIF手术患者L4-5撑开高度变化越大,L3-4发生邻椎病的风险越高,腰椎间增加的撑开高度为邻椎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LIF术后邻近节段的应力改变是诱发邻椎病的原因之一.但是术中融合节段的撑开是否会造成邻近节段高丢失,进而造成应力改变,以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明确,本文拟探究改良TLIF术中融合间隙的撑开对邻近节段高度丢失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6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为:单节段(L4-5)腰椎后路改良TLIF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排除脊柱畸形、创伤、感染、等及腰椎手术史,病变节段的撑开的最终高度大于术前病变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差值大于1mm).收集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邻近节段(L3-4)的MRI退变Pfirrmann分级、手术前后腰椎曲度、L3-4关节突夹角、手术前后病变节段(L4-5)的椎间高度改变△H4-5,手术前后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改变△H3-4(反应上邻近节段所受的垂直应力变化),以及L3-4节段的"顺应性"Hc(反应节段的柔韧性,定义为卧位腰椎侧位片L3-4的高度-立位腰椎侧位片L3-4的高度的差值).数据采用均值±标准误表示,统计学采用one-way ANOVA及多元logistic回分析,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曲度邦牵引配合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来我科就诊的颈椎失稳患者19例,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27--52岁,平均37.6岁.所有患者均表现有颈部疼痛、僵硬、活动不利症状,其中有6例患者合并有上肢麻木症状,3例患者合并有眩晕症状,1例患者合并有头痛症状.
目的:疼痛是临床病人常见的症状,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也是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适度的疼痛刺激对机体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过度长期的疼痛不仅让机体忍受折磨,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进展。
目的:正确分析8字钢板治疗儿童膝内、外翻畸形的临床结果,提高临床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儿童16个膝内、外翻畸形行8字钢板治疗的临床结果,成功率,矫正率及并发症.结果:一例失去随访,其余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5个月.成功率达到92%,股骨远端矫正率6.2 °~17.5°/年,胫骨近端5.9~8.3°/年,一例反弹.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CDF)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ACDF患者355例.其中36例出现吞咽困难,男性1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6.6岁(36~75岁).
目的 针对全膝关节翻修术骨缺损情况,了解处理的原则,掌握要点,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满意的关节功能。方法 首先评估膝关节骨缺损的原因:无菌性松动引发的机械性磨损,初次置换中切骨过多,应力遮挡,骨溶解,骨坏死,感染,假体取出过程的骨丢失等。分析讨论膝关节翻修术中股骨胫骨缺损的要点:缺损范围广泛程度重,骨质条件差,多累计双髁,无多余骨质用于重建,常累及韧带附着点,而翻修中的骨床准备十分重要
目的 锁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5%-10%,通常采取保守治疗.0.1%-4.8%患者最终进展成为锁骨骨不连,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目前对锁骨骨不连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断端清理复位、坚强固定,然而断端缺损处是否植骨,缺损多大需要植骨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断端修整、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中对于修整后缺损在2cm以内不予植骨,采用直接对合固定.本研究拟分析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可能
人工肩关节已经广泛应用临床,针对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肩部恶性肿瘤等以往难以治疗的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代人工肩关节假体的设计和发展经历了四代技术的发展:第一代为整体型(Monolock),代表产品为NeerⅠ型;第二代为模型化型(Modular),代表产品为Neer Ⅱ型,Bio-Modular(r)肩关节假体、Bio-Angular(r)/Bi-Polar肩关节假体;第三
目的:肘关节脱位多见于青少年,幼儿少见,约占肘关节损伤3%,多为患肢伸直位摔伤所致。本例治疗肘关节脱位病例中采用的是Stryker铰链式外固定架,是基于肘关节的结构及活动特点,被设计成允许围绕肘关节旋转中心进行有效控制的运动的单边式外固定架装置,它不仅能够提供稳定,也能将关节间隙牵开一定程度,为关节活动创造基础,术后可立即进行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或主动活动,且不影响骨折与韧带的愈合,更便于观察与护理
目的:椎弓根皮质骨钉道(CBT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技术是一种新的脊柱内固定技术。该技术尤其适合于骨折疏松病人的下胸椎和腰椎手术内固定。本研究的目是通过文献回顾该技术的特点、优点和应用进展,为推广使用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目的: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恶性骨肿瘤。研究表明SPHK1能够调节MAPK通路来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文献报道,MAPK通路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进展,而其中成员RAF-1和ERK1/2作用显著。本研究旨在检测骶骨脊索瘤中的SPHK1与MAPK通路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