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型海湾疏浚工程影响下的水道—沙脊系统演变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1984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钦州湾位于南海北部湾的湾顶部位,三面呈低山丘陵环绕,由内湾、外湾和连接两湾的潮汐通道组成,整个海湾呈“哑铃”形状.外湾发育有东、中、西3条涨、落潮水道和若干次一级的水道,水道之间排布着与水道平行的沙脊.钦州港作为我国西南出海通道中的重要大港,目前进出港航道分别位于东、西水道内.为提高通航能力有关单位曾对两条航道进行了多次疏浚挖深,引起水道-沙脊系统复杂的冲淤演变.运用资料分析等手段探讨了疏浚工程对水道-沙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规模的疏浚有利于水道-沙脊系统的整体稳定,但是在水道刷深的同时会引起沙脊区滩面高程的侵蚀降低,需要关注由此引起的航道内泥沙淤积问题.
其他文献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直接求解三维N-S方程,结合流体体积(VOF方法)自由表面追踪技术和部分单元体法处理任意结构物边界技术,建立波浪对准椭圆沉箱作用的三维时域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三维数值波浪水池模型模拟的波浪传播过程耗散小,重复性、均匀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直立圆柱上的水平波浪力计算结果与波浪绕射解析解符合较好.通过数值波浪水池模型研究了kD、B/D、T等参数对准椭圆沉箱波浪力的影响.
采取堤前波高作为控制参数,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深入研究了波浪正向入射时,直立堤上最大波压力随波高、波长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通过全面的试验研究,给出了斜向波作用于直立堤上的波浪力,着重分析了单宽直立堤上最大正向波压力随波浪方向、波高和波长的变化规律.结论如下:当波浪正向入射,立波作用于直立墙面时,最大正向波压力与波长无关,仅与波高相关;当波浪斜向入射时,最大正向波压力与波长密切相关,其值大于正向入射的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当入射波向角θ< 45°时,由于涡旋的影响非常复杂,需要对其作用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总结波浪引起的斜坡堤堤心压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在波浪水槽中选取典型断面型式并采用均匀堤心石进行模型试验,分析堤心压力的分布型式及其衰减规律.
嵊泗列岛位于浙江舟山群岛的北部,长江口杭州湾的汇合处,基湖沙滩位于嵊泗列岛北部.通过对2007年1月13日在基湖沙滩获得的54个滩面表层沉积物样进行沉积物粒度分析可知,沙滩沉积物组成较为单一,在东西两侧岬角处为砾石,滩面细颗粒沉积均为砂,沉积物来源为近岸基岩海岸的侵蚀和附近海域海底沉积物的侵蚀;在垂直于岸方向上,根据沙滩沉积物的主要粒度特征,可分为四个带,颗粒较粗、分选较差、呈正偏态的堤前海岸沙丘
对小园山东防波堤断面进行波浪模型试验研究,以了解波浪作用下试验断面各组成部分稳定性和越浪对堤后波高的影响,并完善试验断面结构型式和尺度,为下一步防波堤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潜堤或透浪式构筑物是常用的水工建筑物,带有潜堤或透浪式建筑物的总平面设计方案比较常见.近年来由于受到可利用码头岸线的限制,大型港口例如天津港以及滨州港的防波堤逐步向深水延伸,距离长达十儿公里.受到场地的限制,目前来说应用最成熟的平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手段无法完成实验研究,只能通过数学模型试验手段对带有潜堤或透浪式建筑物的总平面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做出判断.由于潜堤的模拟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着越浪、波浪透射
随着上海浦东开放开发和城市建设,社会和经济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促淤圈围、滩地成陆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就是其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该工程围堤长,滩面高程低,堤前水深浪高,因此保证堤身稳定是工程上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围堤断面的波浪物理模型试验,观察原设计断面的护面结构稳定性,对某些薄弱环节及其失稳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化的修改意见;同时还针对该工程围堤断面大,护面材
以潮流数值模型为基础,通过工程后港内流场计算、泥沙淤积计算和波浪计算,进行了浙北渔港选址的研究,选择浙北渔港的港址并确定相对较佳的渔港建设方案.
围填海是沿海国家满足经济发展、港口开发及城市建设需求的重要工程手段,围填海往往引起海湾潮流场的变化以及纳潮量、水交换能力的减小,导致水质污染,带来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以防城港海湾围填规划为例,建立了水平比尺为660、垂直比尺为100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试验观测潮流场、模拟污水扩散特性,研究了防城港海湾围填前后东两湾水体交换能力的变化以及污水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湾围填面积占东湾水域面积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