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乙醛所致肝星状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及有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及ELISA法,检测乙醛作用下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分泌Ⅰ、Ⅲ型胶原、FN等细胞外基质,TGFβ及PDGFB等细胞因子,同时观察中药复方慢肝消对其作用的影响,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和疗效.
【机 构】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 处】
:
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乙醛所致肝星状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及有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及ELISA法,检测乙醛作用下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分泌Ⅰ、Ⅲ型胶原、FN等细胞外基质,TGFβ及PDGFB等细胞因子,同时观察中药复方慢肝消对其作用的影响,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和疗效.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异常的机理,以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现将我院19.5-2002.5收住的5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与100例非重型肝炎病人的心电图作对照.结果:100例非重型肝炎病人出现心电图异常26例,发生率为26.0﹪;5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电图异常36例,发生率61.7﹪,差异有显著性;5例急性重型肝炎有3(60.0﹪)例心电图异常,17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有9(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联合α—干扰素序贯疗法抗乙肝病毒的临床观察.方法:慢性活动期乙肝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用膦甲酸钠3g每日两次静脉滴注,28天为一个疗程,同时加用护肝降酶药,待谷丙转氨酶(ALT)<300IU/L、总胆红素(TB)<50μmol/L后加用alb—干扰素3MU每日一次肌肉注射,30天后改为隔日一次,总疗程为4-6月;对照组单用护肝降酶药,待ALT<30
近年来作者检测了各临床类型黄疸型病毒型肝炎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水平,研究血脂水平与肝功能的损害以及病情的关系,并且观察到它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降低.
目的:探讨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肝治疗仪治疗,取穴期门、阳陵泉、足三里、肝俞、章门,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3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后组织学HAI积分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配合中医经络学理论,可改善肝脏血流变指数,使肝细胞得到充足的氧和营养物
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我国乙型肝炎的基本特征;包括: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经典模式;乙肝的高发地区、高发民族;乙肝表面抗原亚型的变异以及对待乙肝的处理办法和社会氛围等.
本文根据慢性肝炎的中医病因为湿热疫毒,而基本病机是湿热疫毒入侵引起肝、胆、脾、胃功能障碍以致湿热内生导致阴阳亏损,气血失调等一系列变化,谈几点临床辨证体会.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及B超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用大黄(庶虫)虫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肝病患者36例(治疗组),与单纯应用中药辨证治疗组3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蛋白(LM)的变化,观察期半年以上,并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B超情况.结
目的:探讨丹参、马洛替酯,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和鬼臼碱盐(疗尔健)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了解各药物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或拮抗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用大剂量CCl在短期内诱导大鼠肝硬化.以大鼠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作为判定指标.结果:马洛替酯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轻,中心静脉区及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但肝小叶形态基本完整.其余各治疗组虽未形成假
目的:为了研究肝炎平对肝纤维化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我们采用了CCL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了肝炎平对大鼠胶原纤维作用的变化.
目的:揭示清热祛湿法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清热祛湿组、秋水仙碱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组在造模同时灌胃给药,1次/d.各组分别在第22d、第43d末处死6只,放免法测血清HA、LN、PC-Ⅲ含量.肝组织行HE、Massons、TGF-β1的免疫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