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形神理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言论宏远,文义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坚持整体恒动观系统思维的原则.它运用直觉思维模式,经过意象思维的程序,辨证论治指导临床选方用药,使主观认识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辩证过程.对后世中医临证,养生等诸多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出 处】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神理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言论宏远,文义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坚持整体恒动观系统思维的原则.它运用直觉思维模式,经过意象思维的程序,辨证论治指导临床选方用药,使主观认识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辩证过程.对后世中医临证,养生等诸多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百合地黄汤加味配合丙戊酸钠肌阵挛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36例患者均为2014年4月-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肌阵挛性癫痫患儿,给予百合地黄汤加减合丙戊酸钠口服溶液30-40mg/kg·d进行治疗,3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58.3%,总有效率为91.7%.结论:百合地黄汤加味合丙戊酸钠能够有效控制小儿肌阵挛性癫痫发作
从中医方面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尤其是心、脾、肾三脏,气血亏虚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病理因素以痰瘀为主,全面认识其发病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辩证施治提供依据.
本文重温了朱良春教授"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阐明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精神实质.深入剖析了现行中医双重诊断存在的利弊,并提出了"西医病名+中医证型"的新型诊断表达方式.
阐述活血祛瘀法治疗眩晕症的理论根据:认为其理论依据是"痰瘀同源、因虚致瘀、瘀血致眩".无形之痰阻滞经络,而致痰凝气滞,气滞血缓而成瘀;气耗而血凝;文章还对活血祛瘀法治疗眩晕症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作了初步讨论,最后结合现代研究,从药理学的角度,对活血祛瘀类药的性质功用进行了分析,从又一侧面论证了活血祛瘀法治疗眩晕症的可行性.
根据《金匮要略》中"血不利则为水"中的理论作为指导依据,讨论颅脑水瘀证辩证及治法,从而提高治疗颅脑水瘀证的临床疗效.
中医内科学教材的变化能准确反应当代中医对疾病认识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比较各版中内中风病的概念,虽提及中风常见的一些临床症状,未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医家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诊断,现代基于学术规范及交流等的需要,已将中风病明确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有中风常见临床表现的,就其疾病的中医本质而言,无论其有无偏瘫、神识昏蒙、口舌喎斜、言语謇涩等,其疾病本质是一致的,与其他类型的中风病总体一致
易水学派代表人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奠定了内伤致病的学术理论基础,其内容精博幽微,倍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推崇.本文通过对《脾胃论》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阐发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治疗大法,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钱乙"木得其平,则风自止"这一论点,对诸如颤病,癫痫,热惊风等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颤病的临床治疗作一探讨.临床应用具体体现于针对本源的治疗:即朔本正源,临床多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针对标实的治疗:即以镇肝熄风,育阴潜阳,兼有理气疏肝之法;进一步引申为病理的治疗:清肝泻火通实,豁痰祛瘀解毒等三个方面.从而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虚实并调.
内风是"内生五邪"之一,其他内生四邪所导致的后继病理变化是明确的,如内寒伤阳,内火伤阴,内湿伤脾,内燥伤津,而内风所伤尚不明确.认为眩晕、震颤、抽搐、强直和中风这五种典型内风病证,不仅发病和脑有关,而且病后的发展也就是内风的发展仍是脑损伤的加重.内风形成之后导致的病理变化有四种:加重原有病因的作用、产生新的病理产物、使原有病理产物发生位置上的改变、耗伤正气,这四种病理变化均以引起或加重脑的损伤为主
目的:用蒙医学理论探讨脑卒中的蒙医学范畴及其病因病机,为蒙医诊治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脑卒中临床表现与蒙医学萨病对比,探讨脑卒中个性的蒙医学范畴及其病因病机.结果:脑出血可归为蒙医火型萨论治.结论:脑卒中在蒙医学中属萨病范畴,脑卒中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相应地归入萨病的不同证型中,从而合理知道蒙医药治疗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