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S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2021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对马铃薯生产危害严重但发病表型并不显著,建立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PVS的检出率.以PVS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马铃薯S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及重复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区分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对马铃薯S病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达10拷贝/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小于0.5%,重复性良好.
其他文献
马铃薯在12~25℃环境下4~5d内极易萌芽,发芽薯含有龙葵素,食用超0.2mg/g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发芽是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导致劣变和损失最严重的问题,其损耗占总产量的20%以上.国家标准明确了发芽缺陷是商品薯分级指标之一.许多学者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发芽马铃薯进行了检测识别.该方法可识别黄、紫、绿、黑不同颜色芽体, 在深芽眼或者未在深芽眼里的尺寸小的萌芽也可被检测出, 模型能一定程度的克服深芽眼
化肥减施提质增效是实现化肥从"零增长"到"负增长"的有效举措.为研究马铃薯节肥寻找适宜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比例,试验以马铃薯"青薯9号"和玉米"渝单3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马铃薯玉米套作及马铃薯净作试验.研究定量有机质下,减施复混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混肥用量的减少,净作和套作处理马铃薯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产量、干物质产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有机肥施
本次调研区域马铃薯主栽品种丰富,土壤类型多样,广泛分布于海拔10~3650m的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包括24个省68个地级市113个县,调查人员为多年从事马铃薯田间生产研究的技术人员,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调研内容包括种植区主要杂草类型、分布、危害;马铃薯田间使用除草剂名称、成分分类、喷施时期及方式。中国马铃薯田间杂草一般在出苗前后进行化学药剂防控,并且以苗前土壤喷施为主要方式。另外, 有5
本研究基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制, 通过合理设计, 将纳米级星状聚合阳离子有效递送植物免疫诱抗剂和植物源杀菌剂, 显著放大了壳聚糖施用后马铃薯的诱导抗性,提高了丁子香酚的毒力, 从而提升了上述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结合前期纳米杀虫剂的系列研究, 揭示了新型功能化纳米载体应用前景广阔。该研究将对推进绿色免疫诱抗剂植保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助力于农药“增效、减量”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本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能够避免传统防治方法的弊端, 减轻病害发生, 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施用, 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具有绿色环保、生态安全等优点。
布拖县马铃薯生产上要实现有效控制晚疫病危害极为困难,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其一,对晚疫病在马铃薯主产区的发生规律和影响病害流行成灾的关键因子不清楚,难于制定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技术措施;其二,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以自育型菌株为主,广泛分布于各马铃薯产区,A2交配型主要集中在昭觉、布拖等地,以复合型生理小种为主,超级生理小种发生频率均有上升趋势,对目前主栽品种均具有致病力;其三,布拖县唯一一套马铃薯晚疫病
本研究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为靶标,从34个细菌菌株中筛选出9株芽胞杆菌,表现出较高的触杀活性,其48h的抑制率达到72.36%~82.59%。其中菌株Chi9-7与Xia4-11发酵液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在80%以上,菌株Xia4-11发酵液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致死作用最强,校正死亡率达82.59%;菌株Nong3-5、Z-1、Gu4-7、b5-4、b1-3、Nong5-6和Chi9-2发酵
课题组结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硅酸钠增强马铃薯黑痣病的抗性。硅酸钠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mmol/L时对黑痣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5.4%。硅酸钠能增加马铃薯对黑痣病菌的抗性,增加马铃薯的产量,改善品质,这为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制定安全、高效、环保的新型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增加食品安全提供新型实用技术。
在前期获得马铃薯氮肥基追比8∶2的基础上,将氮肥按一定比例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追施,对马铃薯植株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适宜的氮肥后移时期,为该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氮肥运筹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在适宜的施氮水平上采取适宜的氮肥后移处理即150kg/hm2施氮水平上80%氮肥基施+20%氮肥现蕾期追施,能有效保持马铃薯生长期各阶段的正常供氮水平,促进马铃薯植株源库流协调,优化植株农艺性状和产
农田是温室气体产生的主要源,马铃薯是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水肥需求量大,当前对马铃薯块茎类作物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了解较少,为此,于2018年在吉林省黑土上开展不同氮素梯度下马铃薯温室气体排放,以明确马铃薯生育期内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本研究设置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100,150,200,250和300kg/hm2,重复3次。试验分3次施肥,基肥、第1次追肥、第2次追肥的时间分别为4月26日,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