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秋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 :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v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详实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徐州市1950年至2008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夏季降雨量的变化,从而证明了徐州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夏季降雨量的变化尤为显著。由于近几年夏季平均降雨量增加了38%。夏季涝渍灾害加剧造成秋熟旱作物严重减产,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通过利用水稻和玉米等旱作物产量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调整农业作物布局的必要性,据此给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并分析了该措施可以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近50a海安春季连阴雨的资料,获得其年际变化、月分布情况、降水特点等基本的气候特征,结合《江苏重要天气分析和预报》的相关理论和预报方法,得出本地预报的经验指标,并结合数值预报的相关产品,在2008年春季连阴雨预报中进行检验,得到对本地春季连阴雨预报有帮助的相关结论。
通过对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迁站期间对比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气温要素新址比旧址偏低,风速、深层地温则是新址比旧址偏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拔海高度及观测场周边环境的不同造成。本文对各气象要素的比较分析结果,可以为资料的使用者提供订正的依据。
利用桐庐县1959-2008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桐庐县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桐庐县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总体有减少的变化趋势,但近两年有增多的趋势:雷暴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6-8月。月际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日变化明显,一日中均可出现雷暴,以午后到傍晚最多。雷暴初日多在2月中旬初,终日多在11月上旬中期,雷暴持续时间长。雷暴发生
文章在采用当前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公式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并利用杭州、南京、上海近几十年来日照百分率和太阳总辐射的历史数据,确定各站的经验系数a、b,内插出湖州地区的经验系数后得出南太湖湖州地区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并进行计算。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了近52年来湖州地区太阳总辐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2年来南太湖湖州地区年和四季太阳总辐射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年以及夏、秋、冬三季
本文对2008年1月12日至2月2日和2009年2月15日至3月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次冬季连阴雨天气过程低纬环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次冬季连阴雨天气过程低纬地区环流系统配置基本一致,但系统强弱有所区别;孟加拉湾槽前西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风的转向气流是2008年1月12日至2月2日连阴雨天气过程低空西南气流的来源,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低空西南气流较弱,江淮切变线位置偏南,低
本文利用位涡构造了一个新的夏季风位涡指数(IPV),讨论了它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年际变化及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反映夏季风的异常变化特征和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异常变化。强指数年,雨带偏北,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明显干旱,华南、华北降水偏多。弱指数年,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偏多,华南、华北降水偏少。特别是该指数与长江中下游降水量的呈明显负相关,对长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 AR4)中的全球气候模式预测结果,本文计算并分析了在SRES 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长三角地区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多模式集成预估结果表明:21世纪中国长三角地区持续增暖,至21世纪末全年平均气温升高约3.5℃,冬季平均升温幅度高于同期的夏季。长三角年平均降水量至21世纪末增长0.37 mm/d,夏季增幅高于同期冬季。长三角东部近海的海
本文以气象卫星云图为基础,应用云雾光谱特征和结构特征分析进行雾区的动态检测和提取;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的资料,采用诊断分析的方法确定了雾区移动与地面风场的关系,以及雾区存在的大气相对湿度条件等。再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输出的地面风和大气相对湿度场的产品,对卫星遥感雾区进行0-3小时的预报,建立了一个大雾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初步的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法对大雾短时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效果。
利用1961-2008年(48yr)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上海地区雾的变化规律,其中包括上海地区各站各时期年平均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月际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城区、城郊和远郊的代表站,对比分析了上海地区雾的特征,初步讨论了雾的城市化效应成因,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与雾长期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上世纪从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年雾日数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
干旱灾害是本地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之一,冬春季干旱灾害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我市冬春季干旱灾害发生的气候频率为3年2遇,其中80%以上是中等以上程度的干旱。为实现干旱逐日滚动监测的日常业务化,我们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方法和全市75个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逐日干旱等级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输出接口有2种,一是导入Excel,进行简单应用;二是支持输出到专业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的接口文件,包括了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