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效应及G蛋白信号转导研究

来源 :第八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效应与G蛋白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制备改良LONGA血管内线栓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对60只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3Hz电针组、l00Hz电针组、3Hz EA+ CTX组、3Hz EA+ PTX组等6组,对照性观察各组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损伤侧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层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学神经元Gs、Go亚基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灰度及光密度等变化.结果:3-Hz或100Hz电针”百会”、”大椎”两穴,可使脑缺血再灌流较低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增加,脑损伤侧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层形态学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显著减轻.当电针或CTX加电针时,Gs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比模型组增多:PTX加电针,模型组大鼠皮层中Go蛋白阳性细胞数比电针组显著增多(P<0.0l)、Go平均灰度明显降低,平均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可见,电针能上调Gs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下调Go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电针对大脑神经元保护效应是通过G蛋白含量与活性的级联信号通路而实现的,G蛋白介导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及针刺信号转导及抗氧应激效应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微创埋线疗法与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62例)选取病变颈椎两侧夹脊穴、大杼、风门,每日治疗一次.PDS线组(58例)用4-0号PDS线剪成2厘米长,用一次性埋线针将线埋入同样穴位,1周后进行第二次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不适指数(NDI)和视觉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颈椎不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参数下针药复合麻醉肺切除手术患者的NK细胞活性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法,将85例肺部开胸手术肺切除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17例.A组全麻对照,B组2HZ电针刺激穴位,C组2/100HZ电针刺激穴位,D组100HZ电针刺激,E组2/100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术后一天外周血NK细胞活性.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NK数据.结果:术后NK细胞
目的;以针灸“气街”理论为指导,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进行针刺干预,通过随机对照观察针刺对CFS患者催乳素(PRL)及生长激素(GH)的影响.方法:将9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针刺人迎、风府、百会;对照组采用5%GS250ml加参麦注射液20ml静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FS患者PRL及GH水平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PRL水平明显降低,G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Hunt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Hunt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用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48例单纯用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对Hunt面瘫均有治疗作用,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
目的:探讨通督醒神针刺法对脑瘫患儿神经发育及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l0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补肾组穴:督脉穴13针配伍肾俞、太溪、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醒神头针,神庭透前顶,前顶透百会,百会透脑户和四神聪,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3个月一个疗程.应用GMFM运动发育评定量表和北京GESELL神经发育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发育与临床康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三阴交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针刺内关、三阴交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示针刺内关、三阴交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疗效好.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法为主治疗抑郁症颈性眩晕伴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抑郁症颈性眩晕伴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法为穴位注射主,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对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速度变化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2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法治穴位注射疗后
目的:探讨小儿面部抽动症安全可靠、规范的、易于被患儿接受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方法:笔者采用远近配穴留针法、华佗夹脊穴快针法、面部推拿疗法、穴位麦粒灸法四步法联合治疗小儿面部抽动症15例,观察其疗效.结果:15例患儿痊愈i0例,有效4例,无效l例.痊愈率66.7%,有效率93.3%.结论:由此可见四步法联合治疗是小儿面部抽动症较为可靠、规范、疗效满意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并且在临床上易于被患儿接受.
干眼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并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如何有效治疗干眼症已成为研究热点。临床治疗干眼症常采用泪液替代和尽量维持泪液在眼内存留时间的方法,这些属于被动性增加泪液的方法。中医针灸治疗能够调理全身机能,增加泪液分泌,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泪液分泌、改善于眼症状,相比人工泪液和单纯对症治疗有较好效果。
通过对极泉穴穴性的探讨研究,可以发现极泉穴具有温阳通脉,利水消肿利关节的作用,据此,笔者以极泉穴为主,配合健脾、温阳通脉、利三焦的穴位对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