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号“Bilis”台风暴雨的螺旋度和位涡分析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fai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台风登陆后受中纬度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和低纬度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在复杂地形影响下,从低气压中心形成一条由西北风或东北风和西南风之间的辐合线,呈东北西南向,称为季风槽,是这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暴雨落区就在季风槽附近。季风槽的长久维持,是强降雨持续的原因。本文介绍了环境场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
其他文献
在世界上几个热带气旋(TC)频繁光顾的海岛或近海山脉地区中,有相当比例的TC经过时会产生诱生低压。陈联寿等统计了1949~1974年有62个TC穿过或擦过台湾岛,其中15个TC产生了岛屿诱生低压,台湾岛对诱生低压的诱生率达24%。TC与地形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诱生低压的机理十分复杂,在近三十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TC诱生地形低压方面的研究。本文尝试以湿位涡守恒过程中的下滑倾斜涡度发展理论为基础,从涡旋Ro
本文通过诊断分析和模拟研究,对历史上造成特大暴雨的台风案例进行分析,初步结果如下。1)通常热带气旋螺旋雨带结构是维持为热带气旋发展的正常结构,称为热带气旋平均结构或平衡态结构。然而,热带气旋结构的这种平均或平衡态一旦破坏,热带气旋内部结构发生局部机体特异化发展。可形成至灾性特大暴雨。2)观测站表明,在北半球这类变异结构往往可发生在台风前进方的右部象限。并使中尺度雨团在该区域重复生成、移动或滞留。以
台风是一种强降雨系统,台风暴雨的范围和强度都很大。登陆台风一般有两个暴雨区,首先是台风眼壁暴雨,另一个在台风内外螺旋雨带和切变区中。有时还有第三个暴雨区,出现在台风外围伸向北方的倒槽区,当台风与中纬度槽结合时,暴雨区可以出现在相距台风甚远的槽前,这是中低纬度环流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介绍了暴雨个例与模拟方案,阐述了干湿位涡的诊断分析。
从台风云系的形状特点、卫星云图纹理特征数字处理与定量分析出发,提出了适合静止气象卫星云图自动识别与动态跟踪台风云系的卫星云图短时精细化预报系统的构建技术;利用台风云系的云图纹理特征分析、台风云系分割、台风降水云系识别、动态追踪以及台风降水估计、小流域强降水的自动监测与短时临近精细化预报等方法,建立小流域台风降水卫星遥感监测预警产品自动生成与传输的高速运行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实现浙江省登陆台风小流域降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200604)登陆后其低压环流较长时间地维持,造成湖南省东南部历史罕见的特大致洪暴雨。本文针对该暴雨天气过程,采用天气学分析、数值模拟试验和诊断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该台风暴雨的特点进行了天气气候背景、影响因子和形成机理的研究。
采用中尺度地面加密观测资料,雷达资料,NECP1°×1°再分析场资料,分析2005年Matsa台风登陆后24小时浙江雨量分布的特征,雨量中心在台风登陆后,在右前方沿海地区滞留。从不同尺度来分析造成局地强降水的可能原因,台风东西不对称,东南沿海有持续水汽和能量输送,是主要原因。
本文对事隔多年震惊中外的7503“妮娜”台风对河南带来世界之最的洪涝灾害,再次分析和回顾。并对2005年给河南造成暴雨的0505“海棠”台风进行天气系统、中尺度物理量场、动力气象学等对比分析。从中对台风的预报得出一些新的观点和启示。
2005年7月31日,“麦莎”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后,8月1日08时加强为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不断加强。本文介绍了麦莎暴雨的的物理量分析,阐述了台风路径分析和ECM模式检验。
本文统计1991年~2005年进入规定区20~28°N,114~125°E区域的热带气旋和相应的降水资料,利用0.6×0.6 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热带气旋后部暴雨的环境场、物理量场,探讨不同的环流背景和动力场、热力场对热带气旋后部暴雨的作用,提炼热带气旋后部暴雨的概念预报模式或判别指标,供实际预报业务使用。
夏季,是我国北方暴雨和大暴雨多发季节,也是低纬的热带系统发展最活跃的时期。研究表明,热带气旋(台风)和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和造成北方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基础。统计表明,在1970-2003年的35年间,陕西发生极值暴雨降水事件共有22次,其中有台风影响和参与的多达19次,相关率接近87%。本文主要从数值模拟、卫星云图及动力分析等角度,揭示两次大暴雨过程中台风活动对强降水影响作用及其对预报有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