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巨灾的预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论迅速提高对巨灾的预测能力的八条措施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的预测是防灾减灾成效的前提与基础.当前国内外对巨灾的预测能力极低,而且灾害越重,预测能力越低。这一情况远达不到国家与人民的要求,急需改进.咎其原因主要是巨灾具有非常规的致灾机理,必须用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使用一些非常规、自主创新的预测方法与技术,才能获得成功.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连遭巨灾袭击,往往缺少准确预测和有效对策,损失惨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多年以来,中国一些学者从整体思维入手,跨学科综合研究重大灾害的相互关系,用非常规的、原始创新的方法技术,独辟蹊径,在灾害预测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在单学科的专家们没有预测的情况下,多次对重大灾害提出了较成功的预测意见.例如,利用震洪链研究,正确预测了2003年黄河、淮河大洪水和2005年珠江大洪水.利用旱震链、地震链研究,正确预测了唐山等大地震,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与重视.因此,只要改变研究思路,重视自主创新的方法与技术,使用确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我国对巨灾的预测能力一定能迅速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货币供给在整个货币循环体系中处于源头的地位,其性质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是货币理论中始终不容回避的基础性问题,用传统的思维方法难以形成共识.有鉴于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货币供给性质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货币及货币流通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仿生学角度对货币循环的定义、特点及描述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运用货币循环理论解释了货币供给兼有具内生性和外生性,它既是内生变量又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用DEA法系统计量了中国近海的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捕捞能力、能力利用度与能力收入间的数量关系。运用这些模型,对税费在捕捞能力控制中的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模拟结果显示:税费制度对控制捕捞能力是有效的,能够提高捕捞行业的整体效率,但要使税费制度确实起到保护渔业资源的作用,税率不应过低。随后,利用规划求解方法研究了按既定目标控制捕捞能力的适当税率的设计方法,为有效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级开发区已成为所在省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技术与管理的创新点和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税收政策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初期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而且贯穿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2008年,中国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必将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成为开发区发展的灵魂.经济
面对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双重压力与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将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寻找替代能源、发展清洁及环保能源等作为国家的能源战略.汽车燃料的清洁化和多元化已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本文在详尽介绍了当今世界汽车燃料发展的清洁化和多元化趋势的基础上,以珠江三角洲为地区对象,从经济、社会、环境及能源使用等的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分析阐述了其发展
矿产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地位,因而其开采又具有公益性。但矿产资源又具有稀缺、耗竭和不可再生等特性且开采过程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等特点,因而保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法律的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法律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真正和谐.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复杂,河势游荡多变,“二级悬河”形势严峻,历史上屡屡决溢成灾,中原城市群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黄河下游河道堤防虽然经过多年加固维护,但仍存在许多隐患,洪水漫决或滚河,顺堤行洪,甚至冲决等危险因素无法彻底排除.严峻的黄河下游洪水灾害威胁着千百万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国家经济战略布局构成严重制约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中原腹地中心经济区域优势的应有发挥,
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中遥感评估的方法,数据源的选择、解译方法和解译标志的建立是地震解译的方法和步骤,在应急救灾阶段,人工目视解译是最快捷的重大自然灾害评估方法。目前,遥感数据的快速获取是制约应急应用的最大问题。
自然灾害的预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效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就必须首先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系统一地球系统.本文通过对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系统的能源和运转方式,指出地热涡和地冷涡是地面气候系统的重要成员.利用全球地磁场资料,分析研究了地球内部焦耳热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全球地磁场的变化与全球气温的变化有密切联系;且焦耳热场的分布与地热带、火山分布、全球最大降水量带有很好的对应;地热涡的演变和我国降
救灾是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救灾时的信息与支撑条件缺陷、决策科学性不足、应急反应过程链过长且具“振荡“特征,关乎灾民生命财产的救援行动时间难以缩短,效率难以提高.为基于救灾指挥预备改善这一状况,文中提出了基链,到时质量,防、救共同体等概念,以及生命线工程网络基本保障结构的算法框架.防、救共同体系把救灾看作防灾之余,以防灾作为救灾之基;使救中有防,防中有救,支持性的环境条件可在科
大地震是人员伤亡最多的一种自然灾害.公众期望着有准确的地震预报,然而,全球地震界的多数科学家认为地震是不能预报的.地震的发生和孕育是一个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在震前会出现各种异常现象.本研究所经过多年地震前兆观测研究发现,几乎每种地震前兆观测方法都存在非震异常现象(即有前兆异常,并无地震发生),因此,仅靠一、两种前兆异常信息无法准确预报地震.解决地震预报这一世界科学难题,要从多学科的地震前兆方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