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BUMPLESS TRANSFER CONTROL DESIGN FOR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S
【机 构】
:
State Key Lab for Turbulence and Complex Systems, Department of Mechanics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出 处】
:
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
【发表日期】
:
2012年8期
其他文献
简支梁力学模型是理工科大学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力学简化模型之一,力学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一般工科专业的力学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将用到简支梁力学模型。在大学二至三年级,同学们学习了变形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对简支梁的应力计算和变形分析计算基本掌握,同时,也做过简支梁正应力分布规律测试实验,学会了基本的实验方法。但是,对于简支梁模型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了解不多、认识不足。为解决好此问题,我们对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
针对微尺度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尺度效应实验研究的需要,自行研制了一台FMT-Ⅰ型纤维材料微拉伸与微扭转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并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开发了相应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实现了测试过程的全自动化.该试验装置可对10-100 μ m的金属单纤维进行微拉伸、单向微扭转、循环扭转变形行为进行实验研究.采用该装置己对微米级直径的多晶铜丝、316L不锈钢纤维和T300碳纤维进行了拉伸测试.实验结果表
为了研究冷成型薄壁C型钢悬臂梁组合变形下的应力分布及其弯心位置,自行设计了冷成型薄壁C型钢应力分布及弯心测定实验装置。本文阐述了实验装置的设计思路,并通过电测法测得冷成型薄壁C型钢悬臂梁腹板和翼缘的应力分布规律,确定其弯心位置,再把实验值与运用ANSYS计算的理论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可以满足创新型实验教学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本文主要介绍同济大学的工程力学专业被确定为力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后,在四年的建设期间内对工程力学专业课程中实验项目的改革成果与建设内容,以及进一步建设的规划。通过交流可以将这些有益的探索性经验与其他高校的同仁分享和交流。
设计了多螺旋盘形相邻电容传感器,并分析了传感器几何参数设计对其测量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阵列式、多环式相邻电容传感器在同等测量环境下进行测量,对各相邻电容传感器分别进行电场分布仿真和边缘电容测量值测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包括极板间距、面积与形状等传感器几何参数传感器性能的具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杂传感器结构能够提高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线性度、测量信号强度以及测量灵敏度等性能。
力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仪器、场地和师资不足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本文在"真实性"原则的指导下,基于先进的虚拟现实显示和三维模型操控技术,结合实验力学仿真方法,建立了包含光弹性、电子散斑干涉、几何云纹、投影条纹、数字图像相关、应变片实验6大模块的力学虚拟实验系统。虚拟实验系统中各实验模块可达到对实验仪器、场景、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真实仿真,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真实仪器进行实验教学。力学虚拟
焦散线实验是以一种针对断裂问题的研究中的光测力学实验方法,对于解决因裂纹尖端附近区域应力急剧变化导致的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问题具有优越性。对于爆炸与冲击载荷作用下介质的超动态断裂问题,传统的焦散线与高速摄影系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速摄影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为解决越来越多的超动态断裂力学问题的需要,本文建立了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以激光光源和高速数码摄像机(Fastcam-SA
随着MEMS等微器件或微结构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在冲击载荷等服役环境下的可靠性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由于针对微器件的冲击加载测试系统的缺乏,实验研究相对滞后。
现代光测力学课程主要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选修及必修,是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掌握应用光学的原理来解决力学量的一门科学。针对授课中的实验方法,除了学生动手实验外,为了是学生真正了解每一章的用途,引入作者科研实际中使用的光弹性法、影栅云纹法、云纹干涉法、电子散斑干涉法、电子错位散斑干涉法和数字散斑干涉法在实际科研和工程中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每种试验方法的原理介绍后,补充实际工程实例,使应用类高校的学生在
航天和超导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超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金属、高分子和复合材料提出了更多和更迫切的需求.如:航天火箭的液体燃料储存系统、超导磁悬浮列车、高磁场封闭核反应堆、高能物理加速器、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和装置对材料的低温力学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测试与复合材料组下属的低温力学实验室是"七五"期间在洪朝生院士的建议和支持下建立的以提供技术服务和从事低温力学性能研究为目的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