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搜集含有Cr、Al、Si、B铁素体耐热合金成分的实验结果,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合金成分与硬度、氧化速率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合金的硬度和氧化速率,探究成分与性能的关系,并优化耐热衬板合金的成分.
【出 处】
:
华北地区第二十一届热处理技术交流会暨河北省热处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搜集含有Cr、Al、Si、B铁素体耐热合金成分的实验结果,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合金成分与硬度、氧化速率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合金的硬度和氧化速率,探究成分与性能的关系,并优化耐热衬板合金的成分.
其他文献
针对形状复杂工件,热处理变形后难以通过压力矫正的方式对变形进行矫正这一问题,采取局部冷却的方式,利用工件内部热应力分布不均这一现象,有效减小乃至消除工件变形,达到变形矫正目的,使变形工具具备后续机加工条件.
国内外学者对钢件热处理变形特点、变形的一般规律、变形影响因素及控制和减少钢件热处理变形的措施,都做了大量的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热处理变形的主要因素做了简单综述,为生产实践提供了依据.
介绍了35CrMnSiA高强钢在热处理后达到Rm≥1650MPa,RP0.2≥1500MPa如何提高塑性指标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35CrMnSiA高强钢采用亚温淬火+低温回火在强度不降低时,塑性指标没有明显改善.采用提高加热温度+低温回火形成均匀板条状马氏体和板条间连续残留奥氏体薄膜组织能保证高强度和高塑性的有机结合,当抗拉强度Rn≥1800MPa时,延伸率A可达11%~14%.
通过对范围档齿座毛坯等温正火的控制及改善压淬前的渗碳空冷装夹方式,有效提高了范围档齿座压淬的变形控制能力.
重载齿轮的工作特点是:齿轮的齿面和齿根部分需要经受很大的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同时还有一定负荷的冲击.为保证在如此恶劣的工作条件下齿轮正常运转,随着技术的进步,重载齿轮也由软齿面发展到硬齿面.为了进一步提高重载齿轮能力又提出了深层感应加热淬火及深层深碳淬火二种方法,其中深层感应加热淬火以周期短、成本低更受到业内重视,提高其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渗碳钢件疲劳抗力的一种途径,即改善渗碳表层的组织形态,控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提高表面硬度是增强渗碳钢件疲劳抗力的主要依据.当采用一种特殊的渗碳方法,打破传统的观点,使钢件表面具有很高的碳浓度(1.4-3%),并使过剩的碳以粒状碳化物均匀分布于渗碳层中,淬火低温回火后可使钢件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抗力,这种工艺操作称为"碳化物弥散分布(CD)渗碳",也有称为超渗碳或高浓度渗碳.
锻后余热处理,尤其是调质工艺不仅提高了低碳、中碳结构钢的机械强度,以及塑性与韧性,而且还降低了20-30%钢的结构用材量,国外有一统计,每一百万吨锻材在正确的锻造变形后利用余热处理条件下可充分发挥材料性能的作用,能节约20-30%万吨钢材。采用锻后余热处理,不仅降低了加工成本,节约了大量的钢材,而且节约了大量的电能,按每万吨锻件计算,这一项工艺就可节电1-1.5千万度。
本文针对中小型企业Φ10mmT(8)级20Mn2圆环链的过程中规范不标准,制定了链条的生产工艺规范.确定了退火加热温度、编链工艺中料长尺寸以及工装模具尺寸参数,保证编链过程链条无错口缺陷.确定了焊接设备以及焊接过程参数,保证焊接稳定,无烧伤或焊接不完全等现象;确定了淬火温度、回火温度使链条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利用DIL805A型淬火变形膨胀仪对H13钢进行连续冷却转变实验,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H13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冷速对实验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比较分析980℃和1030℃两种奥氏体化温度所测CCT曲线的异同.结果表明: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为1℃/s;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Ms点下降;随冷却速度增大和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值增大.
作为传统材料的超高强度低合金钢,屈服强度大于1400MPa时表现出低的冲击韧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选用45Si2Cr钢经高温预轧淬火处理后,进行中温回火并多道次大变形量轧制,空冷至室温,即形变回火,代替传统的淬火+中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超细延长晶组织,制备超细晶粒钢铁材料.试样经形变回火处理后晶粒沿轧制方向延长,晶界沿轧制方向分布,组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碳化物分布更加弥散,晶粒尺寸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