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近20年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成果的数量、来源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研究热点与机构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经验借鉴与方法学启示。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文献计量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始终引领着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的前进方向,巴西、丹麦、比利时等国家近几年虽然成果产出量低,但其影响力却位居全球前列。我国在该领域的成果产出量以及占国际总成果量的比例均较低,但近10年成果量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刊载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成果的国外期刊数量少,且影响因子低,学科分布不均衡。社区、城市公园、邻里的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联性,GIS、加速度计等测量工具在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中的运用与优化,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与评价标准、体系对我国青少年体力研究的价值与启示,构建中国青少年体力活动健康促进理论与框架体系等主题,始终贯穿于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的整个发展历程。研究结论:国内青少年体力活动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对社区、城市公园、邻里的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联性进行系统综述。二是使用GIS、加速度计等测量工具量化研究建成环境对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三是通过对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与评价标准、体系的解读,进一步归纳其对国内青少年体力活动环境建设的价值与启示。四是根据我国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宏观层面构建了集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心理疏导与合理营养膳食于一体,社区、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运用现代化信息设备监控、干预、管理与评价的中国青少年体力活动健康促进框架体系,进而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完善了我国青少年的体力活动健康促进理论。近10年我国在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参与研究的学者人数以及研究机构、成果数量增速明显。然而,我国在该领域的整体科研实力却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甚至在研究成果的全球影响力方面,亦无法与巴西、丹麦以及比利时等国家相抗衡。因此,笔者在对比国内外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发展概况,并借鉴国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未来我国在青少年体力活动建成环境研究领域仍然存在如下诸多难题和挑战。1)大陆学者受自身母语限制,在国际高质量英文期刊上发表成果的难度较大,我国在该研究领域产出的其余高质量英文成果的作者均来自香港和澳门地区,且该部分作者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该领域的相关学者间保持着频繁的科研合作与互动。2)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领域使用的研究方法普遍偏重于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相对较少。3)尚未提出构建、优化青少年学校体力活动建成环境的统一标准或模式,当前仅是针对学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建成环境单个影响因素的定量或定性评估,致使研究结果在指导优化建成环境实践方面不具有较强的普适性。4)国内青少年体力活动方面的相关研究涉及短时间的实验研究(包括RCT、运用GIS与Acti Graph GT3X+等测试工具的量化实验)以及横断面研究。然而,缺乏长期跟踪性的实证研究,致使无法有效呈现青少年体力活动行为随建成环境变化的时空特征。因此,笔者建议国内该领域的相关学者,今后应密切关注青少年体力活动建成环境的构建与优化。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平台,将GIS技术与Acti Graph GT3X+等精密测试工具应用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逐步增大量化研究和长期跟踪研究的覆盖面。积极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英文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并借助研究成果在实践领域的推广、应用,精准服务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