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低频电诊断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的近期疗效

来源 :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log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初产妇顺产后盆底肌的近期影响.方法 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2007年1~4月收治的健康初产顺产妇女75例,年龄24~28岁.均为产后42d恶露干净者,盆底肌力Ⅲ级或Ⅲ级以下.知情同意接受产后盆底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治疗的45例为实验组,另30例为对照组.产后实验组产妇给予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每周2次,16次为1疗程,对照组产妇在家自行收肛锻炼治疗.实验观察产妇盆底肌力康复治疗前后的变化,其中26例同意抽血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Na+-K+-ATP酶、Ca2+-ATP酶的变化,观察产妇盆底肌力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经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后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正常(Ⅴ)Ⅰ类纤维39例,ⅡA类纤维36例,ⅡB类纤维37例,对照组0例(P<0.01);实验组产妇IGF-Ⅰ治疗前后分别是(16.2±5.6)μmol/L和(37.5±7.8)μmol/L,两者比较P<0.01; Na+-K+-ATP酶和Ca2+-ATP酶治疗前分别为(0.134±0.03)μmol Pi(·)mg prot-1·h-1和(0.5±0.12)μmol Pi(·)mg prot-1·h-1,治疗后分别为(0.24±0.09)μmol Pi(·)mg prot-1(·)h-1和(0.71±0.19) μmol Pi(·)mg prot-1·h-1,两者比较P<0.01.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提高产妇产后近期盆底肌力,其作用可能与IGF-Ⅰ、Na+-K+-ATP酶及Ca2+-ATP酶的明显增加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大连市医学文献资源现状,探讨了大连地区医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加强地区医学信息部门合作,协调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构,优化区域信息资源配置,建立经济合理的地区医学文献保障体系,实现了地区医学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技术人才资源互补。
本文探讨了科研院所图书馆在构建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深化信息服务,促进重点学科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指出:重点学科建设与科研院所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把参与科研院所重点学科建设作为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树立起自身特色作为最佳切入点,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最佳的文献信息服务,才能实现重点学科建设与科研院所图书馆发展的双丰收。
本文面对新的信息环境,探讨了进行共享资源建设的必要性,结合当今图书馆信息资源馆际互借以及共享数据库的两种共享模式,提出集中化管理体制、合理设计分布格局、标准化建设、组织管理等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会议
医院实现信息化必须和医院的业务目标、管理要求、流程相适应,同时要实现思想与管理的转变表面上的信息化不能从根本解决医院的业务问题,实现医院自身业务流程的全面重组改造才是关键。本文论述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HIS不仅仅是计算机中心的重点工作,而且要全院人员共同积极参与各科室要树立全局观念,服从全局工作。计算机中心作为医院信息化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要求对信息化的目标、内容和实现情况整体把握,核心是优化、合
本文通过介绍医知网统计分析功能,将医知网YZ365与GoPubMed与SCI信息分析功能进行比较,并结合实例来说明中国的医知网YZ365分类导航、智能检索、统计分析功能的新特点。
目的 观察蜂胶对兔全层皮肤缺损愈合及创面炎性介质的影响. 方法 建立新西兰白兔背部皮肤全层创面模型,分别创面外用蜂胶醇萃取液(A组)、磺胺嘧啶银乳膏(B组)、地塞米松注射液(C组)及对照组不加药物(D组),比较各组创面的愈合率、创面的修复质量;创面IL-8及IL-18释放情况. 结果 A、B、C、D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75±1.38)d,(16.13±1.27)d,(17.82±1.1
本文以阿司匹林副作用为例,搜集与主题词关联规则相对应的文献记录,采用基于共现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分别从药物(Aspirin)与疾病相关概念共现的句子及药物((Aspirin)和胃肠道出血相关概念共现的句子中客观地提取语义关系动词,并对这两种方法提取出的动词进行综合。
本文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及其现状,从设计、提高核心竞争力、网络管理、数据挖掘等方面创建科技期刊特色品牌。
目的 总结危重病监测尿液滴速的临床经验,探讨尿液滴速测定危重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2007~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76例危重病患者,应用中山大学自主研发的抗返流精密尿液计量瓶行尿液滴速监测,评估血流动力学水平、指导补液结果 18例由于病情过重,对补液无反应,虽经手术或入住ICU,但最终在1-4天内死亡,余58例患者,经过及时、准确的液体复苏,配合手术等其他治疗,在整个过程中,无一例出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