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高校图书馆的必由之路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in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终身教育理论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人们更清楚地意识到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提高生存质量,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公民的教育和学习,2001年,江泽民同志发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提出要把我国建成“人人皆学之邦”。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一次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构想。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肩负着培养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更应该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亲身实践者——创建学习型组织。本文介绍了学习型组织的内涵,浅谈了高校图书馆建成学习型组织的必然性,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具体措施。
其他文献
资讯与网络的发展,在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随之而来的,传统图书馆在日益遭受质疑与挑剔之余,纷纷向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参考图书馆转型。那么,图书馆的重要元素——图书馆员,应该走向何方呢?本文首先介绍了公众对图书馆员形象的质疑,然后探讨了图书馆员如何树立优胜服务理念。
三次信息传播革命的影响从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书记员、中国的老子、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今天公共图书馆的普通馆员和研究图书馆的资深馆员,历史上图书馆员的角色有过若干转换。本文首先介绍了三次信息传播革命的影响,然后探讨了古代图书馆员和现代图书馆员的共同点和区别。
观念和思想意识从来都属于文化体系中深层次的部分,当社会面临变革时,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文化表层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属于器物的东西,而文化深层中内涵的概念则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本文论述了如何培养图书馆员的人文素养。
毫无疑问,当今社会越来越快的变化节奏是史无前例的。来自技术、竞争与文化上的压力引起我们开始称之为“信息时代”的一场风暴。在这场风暴中每个图书馆员都面临确立怎样的职业理念和社会角色适应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高新信息技术群的飞速发展与广泛使用,我国图书馆将进入一个以无纸情报交流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与信息化时代。本文探讨了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员角色新的内涵,更新教育和培训图书馆员,重新定义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使其能迅速完成转换以适应时代之需。
徐家麟生于1904年9月,湖北省沙市市人。1922年9月考入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攻读图书馆学,1926年毕业。文华图专自1922年始有毕业生,直到1928年,每年毕业生不足10人。本文介绍了徐家麟的生平事迹,阐述了徐家麟的理论特色,指出其先行者的理性主义。
在网络环境下肩负信息社会知识导航任务的新世纪图书馆员,学习不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不再是联系一时一事的措施,而是一项长久的发展战略。图书馆工作者为了自身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素质和认识的可持续提高、能力和功能的可持续强化、知识和资源的可持续积累,必须终身学习。本文提出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终身教育是并不陌生的理念、不无紧迫的问题、不无效果的措施。
所谓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形式和配置方式,是各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采取的社会经济形式和必然产物。确切地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机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了,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到来,各行各业受到严峻的考验。就图书馆
民族文献是指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或出版的反映各少数民族地区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问题的知识载体。民族文献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民族学研究的基础和先导,对民族学的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地域等的原因,对民族文献的整理、研究、开发和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介绍了民族文献的类型和特点,阐述了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的馆藏情况,分析了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
所谓“数字城市”,指的是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本文介绍了数字城市的含义,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探讨了数字城市与数字书馆的关系,浅谈了建设数字城市图书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了建设数字城市图书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