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苯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来源 :第八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取代的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固体光气合环再经取代胺或醇开环制得邻氨基苯甲酸类中间体,进一步与2,6-二氟苯甲酰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2个具有邻氨基苯甲酸结构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进行了确证。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化合物Ⅲ-2和Ⅲ-4在100mg/l时对甜菜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单晶结构建立了其一系列化合物的二聚体模型,进而计算得到一些包含有分子聚集态信息的参数(△E和△Rg)。通过这些参数构建出了一个基于分子聚集态的
本文设计并合成出了一系列新的含N-吡啶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将标记后的贴壁粘虫肌肉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进
两株从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进行摇瓶振荡发酵后,测定其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的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SZF2和SZF7在离体叶片试验中的平均防效为74.3%和78.0%。盆栽活体试验SZF2 10
以OD630值作为评价指标,在高通量筛选设备上建立了番茄早疫病的高通量定量筛选方法,并对嘧菌酯、百菌清、恶醚唑、霜脲氰、甲霜灵、代森锰锌、烯酰吗啉、福美双和咪鲜胺等9种常
会议
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Yabuuchi et al.)引起的番茄细菌性萎蔫病是是中国南方各省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威胁。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降低青枯病的病害严重度并减少
会议
1 引言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通常设有模拟量输入通道 ,必须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才能送入计算机 ,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这里 A/ D转换芯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使用
新化合物HNPC-A3061对鳞翅目害虫粘虫、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LC50值分别为25.45、46.02和51.13mg/L;对同翅目的稻黑尾叶蝉和蚕豆蚜的LC50值分别为>400和24.65mg/L,对鞘翅目稻水
会议
烯肟菌酯(试验代号:SYP-Z071)由沈阳化工研究院1997年发现,是中国开发的第一个strbilurin类新型杀菌剂品种。本文从该产品的研发历程、理化性质、合成工艺、毒理学、制剂工艺、
杀虫剂从无机类到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经历了半个世纪。它们为农业和环境害虫的防治,确保农业稳产、丰产及环境安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以后由于毒
农药作用机制研究在新农药创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用于农药作用机制研究的三种方法:同位素标记法,波谱法和荧光标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