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菝葜科(百合目)的分子系统发育及其生物地理学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学会八十周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菝葜科(Smilacaceae)植物是一类世界性广布的单子叶植物,其科内种间的系统发育一直是百合目内遗留的一个问题.由于菝葜科分布的广域性,尚无人能够对全世界菝葜科的进化历史和生物地理历史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本研究对菝葜科物种进行的世界范围取样,对其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杯菊属Cyathocline Cass.含2种,一直被置于菊科紫菀族田基黄亚族Grangeinae,其系统学地位尚未深入研究.我们基于质体DNA trnL-F和核糖体DNA ITS,以杯菊C.purpurea(Buch.-Ham.
桂皮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var.asiatica)为草本多年陆生蕨类,属紫萁科(Osmundaceae),在系统学上属于原始薄囊蕨纲,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土壤及无菌条件下分别培
三个或更多类群自发杂交在自然界也时有发生,但至今关于这些杂交现象的报道较少.本文对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小地理区域内禺毛莨复合体二倍体类群的自然杂交带进行了研究.该杂交
会议
鳞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隶属于鳞毛蕨科,是世界蕨类植物的大属之一,也是蕨类植物分类的疑难类群之一.中国是鳞毛蕨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但自《中国植物志》第五卷第一分
会议
芒苞草科的提出与研究经过a.作者于1987年开始《四川植物志》鸢尾科(Iridaceae)的编写.在本所标本馆整理和鉴定鸢尾科标本过程中,发现了这个未定名但已归入鸢尾科的标本达30
会议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是原产于北美的以种子繁殖的一年生入侵植物,目前已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业、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外来
狭眼凤尾蕨(Pteris biaurita L.)隶属于凤尾蕨科(Pteridaceae),生于稍干燥的疏阴之地,产自台湾、广东、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其叶形优雅,株型美观,适于室内盆栽观叶或配置山石
约5亿年前中奥陶纪至晚奥陶纪出现陆地先锋植物苔藓.苔藓祖先离水登陆时首先可能面临缺水、较强辐射等胁迫,进化出的"应对策略"使其广泛分布并成为许多极端环境中的优势植被.
温度是植物生长的最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影响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发育阶段,决定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生长季节性,极端温度也是危害植物的主要环境胁迫.低温胁迫包括0℃以上的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为葫芦科栝楼属的一种多年生攀援性藤本植物,广布于我国北部及长江流域,是我国传统的重要中药材,也为民间食疗草本.为进一步深入对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