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块体边界带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

来源 :2014年大地测量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j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颜喀喇块体是青藏高原内部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其北侧边界东昆仑断裂上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东侧边界龙门山断裂上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而发生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其南边界中段,其东段边界是鲜水河断裂,西段边界是风火山断裂.实际上自1951年当雄8级地震后,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的7级以上地震均围绕巴颜喀喇块体边界分布.巴颜喀喇块体南北两侧的边界断裂是典型的走滑断层.如东昆仑断裂,甘孜—玉树断裂,鲜水河断裂等,其上发生地震产生的地表变形带主要特征是线性分布,破裂局限在很窄的范围,宽度一般只有几米至数十米.只是在具有走滑断层特殊几何结构的段落,如不同断层段交接的岩桥区、雁列区等,宽度可达数百米到千米.巴颜喀喇块体南北两侧的边界断裂上,近年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其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但单个地震的破裂过程基本上都是自西向东发展.断裂的滑动速率自西向东逐渐减小,西部可达10~12mm/a,而东部只有3~6mm/a.与巴颜喀喇块体向东运动受四川盆地阻挡,水平变形转化为垂直变形有关.巴颜喀喇块体东端的边界断裂龙门山构造带,是典型的逆断层组成.其上发生地震产生的地表变形带主要特征是破裂带宽度大,并有多条破裂平行展布,形成数公里宽的变形带,其几何结构复杂.沿走向地表破裂带的性质多有变化,如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在映秀一带以逆冲为主,但向北东到青川一线,则具有明显的右旋走滑性质.尽管龙门山构造带中单个断层的水平挤压速率并不大,一般只有2~ 3mm/a,但实际上巴颜喀喇块体与四川盆地之间的水平挤压速率达到10mm/a,这些变形分布在龙门山构造带以西约300km的范围内.不同性质的断裂其变形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当活动地块被不同性质的断裂所围限时,块体本身的性质和变形特征都会发生变化.巴颜喀喇块体东端,受龙门山构造带变形特征的影响,其块体所表现的刚性有所下降,使变形分布在相当广泛的地区,而边界断裂本身却有活动性不强的假象.这或许可以解释龙门山断裂低活动速率却能够发生8级地震的原因.
其他文献
  利用川西地区2010-2013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主要表明:①区域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北东向
会议
  传统形状理论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与形状时一般采用流体静平衡态假设并结合一维地球模型进行计算,其所得的地球内部等势面形状具有对称性,但已知的地球内部物质分布极其复杂
会议
  本文对层状粘弹性自重半空间的负荷潮汐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近场情况下,利用层状半空间近似球状模型的优点是地壳和上地幔局部结构能被更好地模拟,并有效地避免了高阶勒
会议
乌伦古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面积917k㎡,由布伦托海与吉力湖组成,其间为库依戈河所贯通。1970年和1988年先后开通的“引额济海”渠道
农田水热通量的变化规律与精确模拟,是国际上关注的前沿学术课题,该项研究能为节水农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了解农田水热通量的过程与控制机理、优化农田灌溉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涡度相关系统的实测数据,在皖南丘陵地区的典型玉米农田进行了连续的观测,针对该玉米农田的耗水规律和能量分配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玉米农田耗水以及能量分配的变化过程和控制机理,并在3个冠层阻力模型
本文综述了利用重力卫星GRACE数据研究现今冰雪融化及其质量平衡的方法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在目前的研究中,人们从谱域与空间域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计
  全球海平面变化包括海水温盐度变化导致的海水密度变化(比容部分)和大气、海洋和陆地水水质量交换(质量部分)对海洋的的影响.对这两种海平面变化引起的全球海平面变化的
会议
本文利用卫星测高和卫星重力两种卫星大地测量监测手段,结合Ishii和Argo海洋温盐数据,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1993-2011年,测高得到的海平面变化趋势为3.1±0.1
  作为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川作用区,高亚洲冰川在全球普遍变暖背景下加速退缩,冰川物质平衡发生明显变化,直接影响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区域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本文在介绍T
会议
  月球重力场与月球地形数据组合,可以揭示月球壳、地幔等内部结构,还可以揭示月壳中的物质分布异常集中的区域-质量瘤区域。利用"嫦娥"-1高精度月球全球地形模型,并结合优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