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孔子创立的儒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学真正的学问就是学做人.从哲学层面上讲,儒学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学、人生哲理等智慧思想.它深刻地揭示了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做人以及如何做人的道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德的重要原则.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创立的儒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学真正的学问就是学做人.从哲学层面上讲,儒学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学、人生哲理等智慧思想.它深刻地揭示了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做人以及如何做人的道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德的重要原则.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领悟、解读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有一种发展趋势,儒学正在向宗教化发展,而文庙也正在沦为宗教场所,变为烧香祈福的场所.文庙是否应为纯粹的宗教场所才能发挥其在当代的作用的言论在许多人中也产生很大的争议,多数人对此多数默认或不以为然.这是否是正常现象,笔者亦有很深的困惑,毕竟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现象.因此,笔者以为辨清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非常有必要,这对确定文庙在当代社会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非常重要,故笔者试对其作一简要
按照传统观点,女性在以儒学为尊的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处于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但是这种女性形象却是由于近代特殊原因形成的.真正解剖儒学语境下的女性,则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探讨关乎生命的学问,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文化以孔子所首创的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儒学是生命的学问,而且是一长生命."生命的学问"包括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内容.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要重视修身;从社会角度来说,就是人文思想文化领域的产物.按照儒家传统的基本理念,生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儒家以仁爱为核心的处世之道就是建立在生生的哲学基础之上.它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必将焕发出无穷的生
清末民初史学家夏曾佑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说:"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父.周本为地名,是岐山南部的一个平原(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自古以来被称为周原,周原曾是姬旦先人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周族的龙兴之地.后来,周原成为姬旦的采邑,而姬旦的爵位为九命上公,所以被尊称为周公.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籍,不仅是文化道德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集古代圣哲的天人合一、体道悟道、修身明德为一体的智慧结晶.其中所倡导的君子人格,被誉为最能代表中国的理想型人格,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益得到提升.发掘、整理、宣扬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有识之士为之积极奔波之事业,其中复兴汉服,在广大青少年中恢复冠(笄)之礼的呼声即为其中一例,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人对"冠(笄)之礼"的历史渊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以致造成许多误解.笔者不昧惴惴之情,试将"冠(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建构以及弘扬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支持,只有找准二者的契合点,将儒家思想有效渗透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才能充分发挥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促进作用.以下就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孔子对水情有独钟,他经常带领弟子们去观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哪条河边?要搞清这个问题,还需到孔子当年生活的那个年代,去寻找答案.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那么,孟子所说的东山又坐落何处?叫什么名字?长期以来,对于孟子留下的这个谜团,引来了许多猜测.跖,即柳下跖,是春秋末期活动于鲁国一带的著名人物.他聚众起义,占山为王,是一个不守道统的大盗.孔子曾到跖的住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孔子总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自然而然,人们对孔子的评价截然不同.很多时候,引发大家论争的并不是同一个孔子.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孔子装扮成不同的形象.无论是被反复的过度神化,还是被尊奉为至圣先师,都不能使认识真实的孔子.今天,要传承思想文化,有必要认清孔子的真实面目.孔子首先不应该是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还原本真魅力的孔子
在《论语》这部语录体的著作中,有一部分是孔子对其弟子、时人学行评论的记述,这些文字也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在被孔子评论的人物当中,有一个人特别值得注意,他就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本文从孔子对管仲的评论入手,就孔子对"仁""礼"关系的论述作一点分析.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仁和礼的关系是统一的.对管仲践仁却违礼的矛盾现象,必须采取历史的观点加以理解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