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管理能力建设--中国塔里木河与吉尔吉斯纳伦河为例(EcoCAR)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lif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亚干旱区的内陆河及其河岸生态系统拥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价值。荒漠河岸林作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天人植被的主体,是干旱区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富集的生态廊道,已成为抵御风沙、遏制沙化、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绿洲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屏障,在干旱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水资源的超标利用,集约化农业和过度放牧、过度开采等)的影响和干扰,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在干旱区已成为普遍问题,也成为中亚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育的难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虽然中国和中亚各国在河岸生态系统及其功能(ESF)或服务(ESS)评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但是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上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点。特别是,由于学术界和决策者之间没有经验交流和供需互动的平台和网络,在制定河岸林生态保护目标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战略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本项目以中国塔里木河下游和吉尔吉斯纳伦河中游为研究靶区,通过小尺度地面监测和大尺度多时相遥感分析相结合,借助于人文社会调查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主要研究在不同尺度上的河流生态系统及其立地条件(土壤、植被和地下水)、评估河岸植被的群落结构稳定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估算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替代经济价值。同时,通过安排暑期研修班、研讨会和实地考察,促进并提高三国研究人员、博士后、博士、硕士生的经验交流和生态研究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企图建立学者、决策者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和网络,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可持续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中国、德国和吉尔吉斯三国间的学术交流和高校科研合作。项目成果可为干旱区河岸林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以及内陆河流域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加强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国家环境保领域的有效合作。本项目将依托国家“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结合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生态学”中方项目计划,进一步发挥新疆大学自然地理和生态学专业优势,基于目前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联合培养计划,促进新疆大学与中亚领国之间的科研合作往来,提高新疆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科研合作能力。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将与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等生态学国际研究热点问题相接轨,为开拓更多国际合作来往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城市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本文乌鲁木齐所处发展阶段和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构建指标体系,利用1994-2013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分析了乌鲁木市人口城市化率水平;其次采用DEA中的CRS 模型和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对乌鲁木齐近二十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作为一个人口迁入型城市,近二十年内的城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实施“向西发展”的新战略。面向广阔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大陆,亟待建设一个集集散、门户与中转功能于一体的国际航空枢纽,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通与产业链节点。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机场航线网络布局、旅游贸易发展以及经济腹地现状,认为乌鲁木齐机场在航线网络拓展、机场建设与临空经济方面潜力巨大并具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与旅游集散港的基础条件。进一步运用AHP法,构建
研究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及其演变因素,对于解决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2003-2013 年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分异演变格局基础上,构建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 模型。研究表明:(1)新疆旅游经济发达区稳定集中在乌鲁木齐、伊犁,形成了“伊宁-乌鲁木齐-库尔勒-阿克苏”核心环线辐射,阿勒泰、喀什为两翼点状极化的“轴-点双核极化”空间格局,“
探险旅游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构建探险旅游参与者动机量表,并结合社交网络(微博)进行在线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三个主要探险旅游动机类型:心理动机主导型、自然动机主导型以及社交动机主导型。通过对探险旅游参与者社会人口属性的分析发现探险旅游参与者的年龄与自然动机存在正相关关系,最高学历与心理动机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月收入与心理动机存在正相关而与社交动机存在负相关。
国家疆界往往会切割世界自然遗产所属的地理单元,破坏世界自然遗产的完整性,使自然遗产更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威胁,因此需要通过构建跨境廊道来进行更为综合和完整的保护。本文以俄罗斯金山阿尔泰世界自然遗产及中国、哈萨克斯塔和蒙古境内与其相邻的部分为研究对象,借助Landsat 8 卫星影像图、DEM 数据、阿尔泰山植被图、行政区划图、自然保护区地图等数据,通过Arcgis 和Erdas 等软件进行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中,明确定位新疆为“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前沿”地区。新疆兵团应抢抓机遇,借助国家战略东风,找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突破口,旅游是首选产业之一。新疆兵团以军垦为发展之本,以农业为产业基石,兵团旅游的主体和核心必然是乡村旅游。兵团要确立乡村旅游战略,将乡村旅游作为兵团旅游的战略中心和核心板块加以发展,为丝路商务活动搭建平台、提供
旅游商品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宣传地方旅游形象,增加旅游收入方面意义重大。本研究在新疆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疆旅游商品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采用文献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进一步揭示其不均衡性的区际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丰富度方面,新疆旅游商品的类型全面,其中农林畜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占主导地位;②地域方面,南疆旅游商品较为富余,北疆次之,东疆最少。并从资源禀赋、经济水平、政
基于GIS 数据库空间分析,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世界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世界遗产以文化遗产为主,其中宗教类遗产占遗产总数的38%,比重最高,垄断性优势明显;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占总量比呈 “V”型变化趋势,东西两端分布稠密,中间地区分布稀疏.②世界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呈非连续性 “带状”结构特征,有2 个明显的遗产分布断裂带出现;可以
新疆分布着高山、湖泊、森林、雪山、草原等各类旅游资源,其中高山湖泊是新疆旅游资源的核心构成部分,基于高品质的高山湖泊类旅游资源,新疆具有典型高山湖泊类风景名胜区。文章指出,高山湖泊类风景名胜区美学构成包括自然景观美学和人为要素美学,决定风景名胜区艺术内涵与品质的不仅是景区拥有的自然资源,同样取决于人为要素的艺术理念注入。通过对新疆典型高山湖泊类风景名胜区实地调查,以风景名胜区人为要素与自然景观融合
喀纳斯风景名胜区是新疆乃至我国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之一,本文评估了游客对于设立喀纳斯世界自然遗产地态度及其环境影响.文章在对喀纳斯游客发放的500 调查问卷基础上,构建 “对遗产地的认知”,“设立遗产地的目的和意义”,“遗产地环保认知”和“遗产地未来旅游变化认知” 四个潜在变量为核心的结构方程模型,使用spss 软件和Amos软件分析了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游客态度影响遗产地申报的原因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