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抑郁症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65%.据统计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为40%,慢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则高达50%以上二.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笔者运用醒神开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8例,并设立对照组48例,中风之发生,多因机体阴阳失调、肝肾亏虚,加之外界各种不良诱因的影响,以致积损正衰,气血运行不畅,血滞为瘀,挟痰浊上阻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风后病人突遭打击,情志不畅
【出 处】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65%.据统计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为40%,慢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则高达50%以上二.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笔者运用醒神开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8例,并设立对照组48例,中风之发生,多因机体阴阳失调、肝肾亏虚,加之外界各种不良诱因的影响,以致积损正衰,气血运行不畅,血滞为瘀,挟痰浊上阻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风后病人突遭打击,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气郁结而发为抑郁。抑郁发生之后,患者对未来失去信心,从而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对其预后及生活质量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中风后抑郁症的病机为虚实夹杂。肝肾亏虚,痰瘀阻窍为本,肝气郁结是其基本病理机制。基于此认识,在临床上应用醒神开郁法(自拟开郁汤合针刺综合治疗法)治疗本病。自拟“开郁汤”基本组成为:菖蒲、郁金、琥珀粉、胆南星、龙骨、制首乌、熟地、茯苓、远志,随症加减,全方从肾虚、肝郁、痰湿、瘀血四方面人手,精选补虚、疏肝行气、化痰、活血之中药,使理法方药,环环相扣,同时充分参考现代药理研究进展。“针刺”以醒神开窍为主,穴位以人中、百会、四神聪、神门、足三里、天柱、三阴交为基本穴位,并配以辨证取穴,手法参考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本法采用针药并施,标本同治,心理疏导以补肾活血、化痰开窍、理气开郁。笔者还发现该法虽然依从性同样较差,但不良反应发生很少,病程及症状轻重对本病预后同样关系密切,病程短且症状轻者,预后多较佳,反之预后欠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双流区体检人群血压现状研究,进一步了解双流区健康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特征,同时对双流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双流区体检人群血压分布特征及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本研究提取于2013-2015年在本院体检中心或门诊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均对纳入人群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健康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为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ME患者的临床表现,寻找ME相对特异性的症状组合.分析各项辅助检查结果(血和脑脊液的乳酸水平、脑电图、肌电图、神经影像、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对于ME诊断的意义.结果:(1)本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癫痫、头痛、发作性无力等.(2)血空腹乳酸或运动后乳酸升高24例(82.8%);22例
目的:探讨活血熄风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中选取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活血熄风通络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格指标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
目的:探讨系列石膏固定配合肉毒素注射后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肌张力、膝、踝关节活动范围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系列石膏固定配合肉毒素注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的Asthworth评定及关节角度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均表现出痉挛程度明显降低,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明显.结论:系列石膏固定
目的:探究小脑电刺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各15例.给予对比组常规方法治疗脑梗塞,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脑电刺激术刺激小脑顶核方法来治疗.治疗10d一个疗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使用小脑顶核刺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93.33%)明显优于对比组(53
目的:观察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类中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采用建瓴汤加味(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生怀地黄、生怀山药、柏子仁、三七等)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结果:总有效率93.3%.结论:本方法具有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之功效.
运用眼针配合普通针剌治疗面瘫69例,与单纯普通针刺组60例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面瘫的恢复眼针配合普通针刺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病程越短,疗效越佳.
目的:观察小组作业疗法对脑瘫偏瘫患儿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根据患儿年龄大小、智力情况、上肢受累程度相当的32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组治疗)与对照组(1对1)两组,治疗组采用2人分为1小组进行作业治疗,对照组为1对1的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手功能训练及ADL训练方法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45min,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偏瘫上肢能力评价表和ADL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汤治疗"风痰上扰"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80例辨证属"风痰上扰"证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例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定眩汤口服.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及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当前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从全莒县20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0个村,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每个村中所有脑卒中患者,获得样本量650例.并对这65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家庭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病灶侧性及病灶性质等可能导致PSD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多模式诊断方法对脑卒中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