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LA-ICP-MS面扫描分析是近些年来发展的新兴技术,相对于其他面扫描仪器,其具有样品制样流程简单、仪器购置和分析成本低、分析时间短、检测限低、多元素表面分析(<5um)、近乎无损等分析优势,在地球科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作者应用PhotonMachines激光剥蚀系统与安捷伦ICP-MS新开发矿物元素面扫描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近些年来开发的双室样品仓技术和Matlab软件,
【机 构】
:
合肥工业大学 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09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
【出 处】
: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ICP-MS面扫描分析是近些年来发展的新兴技术,相对于其他面扫描仪器,其具有样品制样流程简单、仪器购置和分析成本低、分析时间短、检测限低、多元素表面分析(<5um)、近乎无损等分析优势,在地球科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作者应用PhotonMachines激光剥蚀系统与安捷伦ICP-MS新开发矿物元素面扫描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近些年来开发的双室样品仓技术和Matlab软件,通过自主开发的LalcpMsSoftware(LIMS)进行数据处理来完成的。本次研究开发的激光面扫描分析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2小时)分析3mm*3mm区域,并同时给出多组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等)在二维平面的分布特征。论文详细描述了LIMS工作原理和特点,相对于国外同类型软件,LIMS具有操作简单,并具有多种数据显示模式和剖面切割展示,元素比值面分布分析等优势,便于后期数据分析与解译。同时,还展示了对斜长石、白钨矿和石榴子石进行面扫描分析的初步结果。研究表明,通过LA-ICP-MS面扫描,可以获得比点分析更为准确的元素分布特征,并能够更为直观的展示不同元素在矿物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更好的开展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其他文献
地球化学的诞生使地质学由最初一门描述性学科实现了半定量-定量的分析研究,而逐渐成为一门令人信服的科学.在经历了地球科学研究由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研究的历史进程,分析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微量元素研究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原位微区测试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以前许多无法实现的研究得到了重要进展,尤其在作为矿床研究的成因约束上卓有成效.国外利用LA-ICP-MS技术在硫化物矿物痕量元素分析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
近年来国内外在光谱分析仪器研制、岩矿光谱分析与识别、高光谱遥感地质找矿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为开展岩心光谱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利用光谱技术对大量岩心进行光谱测试、岩矿分析,深入挖掘海量岩心数据中隐含的矿物信息及示矿信息,已逐渐应用到资源勘查、深部找矿预测工作中.目前对岩心光谱进行矿物识别还主要采用传统的光谱角匹配、匹配滤波等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对矿物光谱的微小差异不够敏感
怀安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内蒙地轴与燕山台褶带的交合部位,崇礼一赤城一承德深大断裂的南侧.马兰组平行不整合于赤城组红粘土之上,全新世堆积之下,由黄土砾石层、黄土和次生黄土夹砂砾层三部分组成.为得到可靠的马兰组黄土年龄,分别选择了5个典型剖面,针对不同的剖面采集了7件光释光测年用样品.5个剖面分别是河北省怀安县田家庄马兰组实测剖面(PM401)、尚义县马成窑马兰组实测剖面(PM406)、怀安县马市
榍石CaTi(SiO4)O广泛分布于中-酸性火成岩与变质岩,也是常见的热液蚀变矿物.榍石通常含有几十至几百ppm的U,是U-Pb定年的目标矿物之一.由于榍石形成时普遍混入同时代的地壳Pb,因此榍石定年数据需要经过后期普通铅校正(Storey et al.,2006).前人对高U榍石开展了LA-ICP-MS U-Pb定年,取得了理想结果(Sun et al.,2012;Fu et al.,2016)
作为研究地质体形成年龄、地质历史热事件等的一种重要手段,40Ar/39Ar高精度定年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ArgusⅥ型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包括Nier型离子源、曲率半径为13cm的磁铁、5个法拉第杯和1个电子倍增器(CDD),检测器前采用离子束偏转技术,可以保证小信号粒子束36Ar被电子倍增器接收的前提下,从而显著地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硫元素有4种稳定同位素,自然界中相对丰度:32S为95.02%,33S为0.75%,34S为4.21%,36S为0.02%.国际上,以Canyon Diablo铁陨石中的陨硫铁(CDT)或IAEA组织研制的硫同位素参考物质(V-CDT)作为硫的标准.在地球不同储库中,硫同位素组成也不一样,基性-超基性岩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窄,与陨石最接近;而中酸性侵入岩与基性岩相比δ34S变化较大;沉积岩(-40‰~
中国海南石碌铁矿是亚洲最富的铁矿床,铁矿石储量超过460百万吨,矿床的形成时代被限定在0.8Ga~1.0Ga,为早新元古代.但该由于矿床的成矿背景复杂且后期叠加多期改造作用,矿床成因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对于原始的铁矿成因,主要的观点集中在沉积成因和高温热液-交代成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矿床可能是苏必利尔型条带状铁建造(BIF).普遍认为,18~7亿年期间条带状铁建造在地球上基本不发育,只在7亿年左
传统的地球化学对地质样品运用化学消解的方法测定各元素或同位素含量,这种方法通常耗费时间,且容易造成样品污染.而现在飞速发展的原位微区分析技术,一方面简化了实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繁琐耗时的湿法化学消解,另一方面使传统宏观意义上岩石矿物的研究,逐渐转变为微观意义上的固体单矿物之间的研究.电子探针技术(Electron Probe Micro Analysis即EPMA)就是常见的用于固体微区测定
卡拉塔格地区是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内早古生代隆起带之一.近年米,该区相继发现和探明了多个铜多金属矿床(如梅岭铜(金)矿床、红海VMS型铜锌矿床、黄土坡VMS型铜锌矿床和红石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床等),构成了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部的卡拉塔格铜多金属矿集区,并成为了东天山勘查和研究的热点地区(邓小华等,2014;柴凤梅等,2017).
锆石作为多种岩石类型的副矿物,具有封闭温度高、稳定性好、普通铅含量低等特点,一直是U-Pb同位素定年的首选对象.然而,锆石含有的U、Th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α粒子、重核反冲以及裂变径迹会对晶体产生辐射损伤.随时间的推移,锆石逐渐发生蜕晶化,表现为物理抗性降低、化学活性增强,进而容易引起放射成因铅丢失或引入更多的普通铅干扰,导致其U-Pb数据不谐和,从而使得其年龄解释变得相对困难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