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对话的链接点--以日本的大禹、祭蚕、汉字文化为例

来源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社科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aiyug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州区域内的相互交流有着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人口的变迁,历史文化的融合,在生活文化层面积累造就了经久验证的互动互惠之共有平台.这深厚的底蕴亦可称为本次会议所探讨的亚洲文明对话的素材智库.笔者意在考察亚洲文明对话的相关素材30年之久,重点着眼挖掘和筛选亚洲、尤其是东亚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互为链接的共同点,整理梳成为社会和大众所接纳参与的公共课题,从而唤起对东亚和亚洲的历史文化关系的新一轮关注,取价值认同的核心,溶入与日俱进的公共教养,繁荣和平发展的生命共同体.
其他文献
"命运共同体"最早出现于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2012年11月,这一理念被正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此以后,习总书记在国内外重大场合都强调了要用"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观察和处理中国自身及外交问题,并将其作为中国关于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习近平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内核.这种"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指包括东北亚在内的区域性"命运共同体
人类生活可以总结出两组群体,其他人是在两组之间游移.一组人可以称之为"一多二元"组,另一组可以成为"一多不分"组."一多二元"组的人们的想法、价值和行为是:宇宙世界由一个超级"一"主宰着,人以个体为单位直接服从主宰者;人与人是对立竞争临时有限关系,人的一生是玩一种"有限游戏",尊从有限零和原则,角逐出优胜者,获得享受主宰者赋予的权利与幸福."一多不分"组人的想法、崇尚和行为是:宇宙世界万物是一多不
西方智者与中国名家偏重于人的认知能力、事物的客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联系,这是两者共有的知识论特征.而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儒家则偏于从"天人合一"的综合思想型态中阐发知识论的伦理意义.名家是以"白马非马"、"坚白石"、"可不可"这样的逻辑概念来展现人的思维辨析能力,儒家则以"知言"、"诐辞"、"淫辞"、"邪辞"、"遁辞"、"怪说琦辞"对知识加以伦理上的价值判断,以伦理上的"德性之知"超越于逻辑和经
本文对亚洲宗教的多样性传统及其世界影响加以历史回顾和哲学分析,指出其特点及其意义,进而专门阐述了中国宗教及中华文明的意义及特色,指出了儒家思想在其中的独特地位及重要作用.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东亚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形成儒佛道三教的文化圈,维系着东亚文明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其特点是:第一,三教在东亚各国间的传播是和平的纯粹文化性的,没有政治集团的操控,更无军事力量的征服;第二,三教以中华为腹心,又与东亚各国民族文化相结合,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第三,三教在东亚各国成为社会道德生活三大精神支柱,深刻影响了各自文明的发展;第四,东亚文化圈长期是世界多元文明的高地,虽然
在中华文化中,"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政通人和"、"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熟知和常用的话语;故宫三大殿也都以"和"命名.可是习焉而不察,对于"和"的真正意义何在,似乎入门并不深究,也并不很清楚.常见的一种认识,和表示一种态度:和气、和顺、平和、和蔼……;或一种状态:和睦、和谐、和平…….与和相对的,是斗、争、仇、敌对、对抗…….这样
儒学教育起源于中国,公元第Ⅱ世纪就进入越南社会了.但是要到李朝第Ⅺ世纪,以1070年建立文扇、1075开辩第一儒学考试、1076年建立国子监、1154建设南交祭坛和1156年建设孔子扇等事件來越南独立教育才正式形成.从1075年到1919年越南教育和科举历史已经具有了八百多年发展.其中,黎初(1428-1527年)的儒学教育可以称是最典型、最完善的.这时期也是独尊儒教的,同时成为后代时期的标准;也
东北亚中日韩三国在今天的世界史潮流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19世纪后半期的状况相比,三国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韩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步伐滞缓,然而现在却俨然是儒教文明圈飞跃性发展的国家的代表.日本自近代孕育期开始便以脱亚入欧为目标果断地接受西欧的近代化模式,因而提早迈入了实力雄厚的经济大国的行列.那么在近代化过程中,三国的儒教资产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关于这个问题,世界学术界中展开了题
当今世界乱象丛生,动荡不安.人类亟需新的世界秩序.新秩序的构建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努力.两国自古有"天下大同"、"世界一家"的理想,CHINDIA是其现代表述.中印都在为筑牢其思想基础而努力.世界中国学大会、国际儒学论坛、世界印度学家大会等等方兴未艾,既是对理想的追寻,又是时势使然.地球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世界各国已成命运共同体,需要新的共同的精神家园.
所谓人物性同异论是在18世纪发生而持续到朝鲜末,将近200年的朝鲜性理学上非常重要的论争.这个论争发生在遂庵(权尚夏1641-1721)门下的巍岩(李柬1677-1727)和南塘(韩元震1682-1751)之间,而遂庵是栗谷(李珥1536-1584)-沙溪(金长生1548-1631)-尤庵(宋时烈1607-1689)的继承者,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论争是栗谷学乃至朱子学诠释上发生的.本文为了展现巍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