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学和地域文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来源 :2016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ykxc1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学是一项研究特定地域总体属性的综合学问,通观这一地方的历史与文化的根脉,也关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独具的特性和总体趋势.地域文化是地方学的经脉和血液.地方学的各项研究方向都从地域文化的视觉角度来审视和探讨;而地域文化研究要在地方学总体框架下立论和探究,以使这项文化研究规范在地方学的范畴内.地域文化是表现为地域性的文化现象,是通过特定地域的人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创造的.地域文化研究就是专门考察和分析某一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经济形态、政治状况、文化教育、社会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特质.地域文化首先在地域范围上必须有确定的指向,有个核心的区域.其次,必须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性,是某种草根文化、乡土文化的发祥地,并且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和延续力.再次,这种文化形成一定的体系,有相对完整的学术理论框架和一定数量的研究人群.最后,这种文化在历史上或当今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过或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建立在北京联合大学的北京学研究所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建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也带动了一个学科的发展.近十年来,以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为对象的学术机构相继成立,开启了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的新篇章.地方学建设和地域文化研究机构大体呈现学院和草根两种形态.以北京学为代表的属于学院派,以高等学府或科研所为依托,起点高,影响面广,实力强,成为地方学建设的旗帜.以鄂尔多斯学为代表的属于草根派,以故土的民间社团和文化人为依托,扎根当地,基础稳固,面对故土和乡亲,爱家乡与爱文化同在,成为地方学建设的根基.地方学建设与地域文化研究需要建立完整的框架结构规范和学术体系.全国的地方学建设和地域文化研究需要形成高架构的合力.在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络国内外相关学术团体,搭建地方学建设与地域文化研究的高端学术平台.草根派要走进学府,学院派要走进社会,共同构建深深植根于社会的地方学建设与地域文化研究的学科体系.
其他文献
作者立足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历数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建立、发展及鄂尔多斯学从地方学联合、交流中充分受益的全过程,认为全国地方学研究团体的联合、交流十
会议
课题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路径.可以说,跨多学科、多行业、多领域的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课题研究来构建的.因此,鄂尔多斯学学科知识体
会议
笔者认为泉州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应包含系统理论研究、分支学科基础性研究以及应用研究,不过随着泉州学研究参与的学者日益增多、接触材料的增多、认识水平的提高和
会议
地方文化遗产是区域身份的独特标志,也是现代城市自身定位、追溯历史脉络的宝贵物证.提高和改进地方文化遗产的认知及认同程度,有效利用本地文化财富,是地方凸显个
会议
汉字是以描绘不同地方不同事物的象形文字,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汉字所描绘的地方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地方学研究的要素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本文从汉字产生与地方学
会议
目前国内科技场馆科技辅导员普遍面临着身份边界模糊与身份地位偏低的价值困境.导致价值困境形成的原因,既有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外部因素,又有自身专业素养偏低的内部因素,反映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地方学,如敦煌学、徽学、藏学"三大显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近些年,现代中国地方学研究方兴未艾,相关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各地的地方
会议
按照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科协系统改革,是当前科协系统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结合当前工作对企业科协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职能进行了梳理,并重点从实现途径上进行了阐述.
信息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既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互联网+"的迫切需要,又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期,本文认为需要深化认识近期中央定位的科协"三性"(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并对新提法"先进性"的内涵进行了初步讨论;论述了当前科协加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