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河南省第二十六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胶质瘤是颅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49%,肿瘤组织生长于脑内各个部位,手术后易复发,多数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预后不良的关键在于肿瘤的侵袭转移性.本研究拟讨论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肿瘤级别和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脑胶质瘤的发展机制、发生以及脑胶质瘤的侵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50 例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取自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及其他治疗.其中男性 31例,女性 19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岁.组织学按1999年WHO脑肿瘤分类标准分为4级,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14例;Ⅳ级13例.)、3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取自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因颅内减压而切除的脑组织,并经病理检验证实为正常脑组织)VEGF 、微血管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根据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VEGF蛋白的表达30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6.7%(8/30),50例脑胶质瘤瘤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6.0%(38/50),其蛋白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其中低恶性组胶质瘤阳性表达率为60.9%(14/23),高恶性组胶质瘤阳性表达率为88.9%(24/27).x2检验示胶质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VEGF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73,P<0.01);胶质瘤低恶性组和高恶性组之间VEGF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6,P<0.05).2.CD34蛋白的表达正常脑组织中和脑胶质瘤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均呈CD34抗体反应阳性.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组织中MVD分别为13±4.61和40±15.39,两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恶性组和高恶性组胶质瘤MVD分别为37.36±3.67、52.34±19.94,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VEGF 与CD34的关系配对资料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EGF表达阳性组MVD值高于VEGF表达阴性组(x2=6.32,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胶质瘤组织中VEGF和MVD表达均高于正常脑组织,其中胶质瘤组织中VEGF和MVD正相关,VEGF与其血管新生数量成正相关,提示VEGF和MVD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胶质瘤恶性进展有关,两者可能在胶质瘤发展发生中起到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Extracrania—Intracranial,EC-IC arteryl)中高流量搭桥术在累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的复杂颅底肿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分析近3 年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分别收治的2 例患者,前者为累及右侧中颅窝底、海绵窦、蝶窦的复发巨大血管外皮瘤,后者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
目的 探讨在复合(Hybird)手术室中联合应用美兰血管造影治疗脊髓动静脉瘘(SDAVF)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应用Hybrid手术室“一站式”手术治疗SDAVF患者3例,采用改良Aminoff-Logue评分(ALS)评价脊髓功能.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仰卧位穿刺股动脉、留置长鞘,保留长鞘尾端在体外的长度约20cm,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对于神经外科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3 年1 月-2016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应用后)83 例和对照组(应用前)77 例,分析我院2011年1 月-2014 年12 月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并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不良事件发生和投诉情况.结果:2011 年1 月~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底肿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6年11 月至2017 年03 月收治的颅底肿瘤病例20 例,随机对照分入3D打印组10 例及对照组10例.3D打印组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重建病例个体化的含肿瘤及毗邻重要血管、颅底骨质的颅底肿瘤模型,辅助术者显微切除颅底肿瘤,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二维CTA检查,并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3D打印
1、背景.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经蝶入路被认为是垂体腺瘤治疗的手术方式.假包膜位于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之间,即压迫正常腺体以及垂体腺瘤的边缘.假包膜可以作为一个指导操作的界面,有助于完全切除垂体腺瘤和术后治疗的评估.为了评估经蝶窦入路包膜外垂体腺瘤切除术的疗效,我们对接受经蝶垂体瘤切除的49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间49名垂体腺瘤患者接受经蝶窦入路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高级别人脑胶质瘤患者,其中40 例采取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治疗后随访2 年并进行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药物安全性的评定.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88 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第1 天复查头颅CT 示:血肿清除>90%者83 例,其余5 例血肿清除<80%。术后存活85 例,死亡3 例。在存活的85 例中,术后6 个月根据GOS 评分:恢复良好35 例,中残30 例,重残17 例,植物生存2 例,死亡1 例。结论 经侧裂
目的 总结36 例介入治疗困难的脑动脉瘤开颅手术夹闭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2 年至今36 例介入治疗困难脑动脉瘤的部位、影响、手术经过及预后.结果 后交通动脉瘤18 例、大脑中动脉瘤9 例、大脑前动脉瘤3 例、椎动脉瘤4 例、小脑上动脉瘤2 例.因瘤体巨大、瘤体上有分枝血管或瘤颈根部载瘤动脉有分枝血管或因介入失败(导丝不能进入载瘤动脉或瘤内)改为手术夹闭.36 例均顺利夹闭,痊愈出院.结论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的技术经验与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 年2 月~8 月11 例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既往常规入路经验,参悟锁孔入路手术理念,总结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操作技巧、经验教训及评价疗效。结果:11 例(11 个)前交通动脉瘤患者Hunt-Hess 分级0 级5 例,Ⅰ级
目的 探讨额外侧入路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间收治的15 例额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6 例,男7 例,女9 例,年龄26~71 岁,平均43.9 岁.全部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首次出血发作11 例,2 次出血发作3 例,3 次出血发作1例.伴脑室出血3 例,脑内血肿2 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