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恒电位的方法沉积亚铁氰化铋纳米颗粒,在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获得了分散性良好的亚铁氰化铋纳米粒子,然后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双氧水的还原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可用于对H2O2的检测.
【机 构】
:
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恒电位的方法沉积亚铁氰化铋纳米颗粒,在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获得了分散性良好的亚铁氰化铋纳米粒子,然后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双氧水的还原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可用于对H2O2的检测.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血糖类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丝网印刷技术结合纳米微球进行血糖试条的制备,通过考察酶固定化后试条的精密度和热稳定性能有较大幅度提高.
本研究采用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芯片富集生物样本中的铁调素,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谱,以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片段为内标物对富集所得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简便、准确的生物样品中铁调素含量测定.该方法对人血清中铁调素的检出限约为1nM.将该方法应用于正常人和骨质疏松病人的血清铁调素水平监测,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病人血清铁调素含量偏高.
以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结合壳聚糖制备过氧化氢传感器。该传感器能明显地电催化过氧化氢的还原,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0×10-5-1.00×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4,检测限为1.53×10-6 mol/L(S/N=3).该新型无酶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稳定性和重现性,具有潜在应用
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金信号放大的新型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该电化学传感器由修饰了适配体1(Apt1)的金电极与修饰了巯基二茂铁(Fc)和适配体2(Apt2)的纳米金同时对癌胚抗原识别形成三明治结构,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Fc的信号来定量测定CEA的浓度。此生物传感器对CEA检测线性范围从1—200 ng/mL,检测限0.5 ng/mL.并能用于检测人血清中
这里,构建了一种基于DNA自组装的无酶化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铅离子的检测.在金电极上通过金-巯键固定上铅的DNAzyme,并与底物链杂交.铅离子的存在能切割底物链使电极表面只剩下DNAzyme,引物1和引物2与DNAzyme链发生自组装形成大量双链DNA纳米结构.负电荷的DNA纳米结构能吸附正电荷的电活性物质六氨合钌Ru(NH3)63+,从而在电极表面产生很强的电流信号.这种无酶化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铅
基于改良后Au-C3N4NHs材料在电致化学发光稳定性和强度方面的优势,实验构建了一个新型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癌胚抗原(CEA)的分析检测。实验表明,该ECL免疫传感器对0.02-80ngmL-1浓度范围内的CEA具有灵敏的响应,检测限可达到6.8pgmL-1。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高特异性、良好的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有望应用于实际检测中。
本文利用氧化石墨烯(GO)对单双链DNA结合能力的差异及其催化银离子还原的特性,建立了一种通过GO催化纳米银沉积免标记的新型电化学铅离子传感器.铅离子诱导DNA构型改变而捕获GO,在弱还原剂存在下催化纳米银沉积.通过直接电化学氧化沉积在GO表面的纳米银产生电信号,实现铅离子的灵敏检测.本传感体系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0.1nM-10.0μM),检测限达0.084nM,同时还有望应用于其他分析物的灵敏
利用涂布法制备了血红蛋白(Hb)、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的铂纳米粒子(Pt NP)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复合膜修饰电极来研究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血红蛋白在该复合膜中实现了直接电子转移,且响应电流相对于只有Hb和DDAB薄膜来说有较大提高.该复合膜对空气中氧的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作用.
采用植物萃取液合成纳米金,与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制成电极材料,并修饰到玻碳电极上.研究了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2mol/L柠檬酸~Na2HPO4(pH=7)中,氧化峰电流与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浓度在6.0×10-7~8.0×10-6mol/L,2.0×10-5~1.0×10-4mol/L的范围内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2.3×10-7mol/L.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合成纳米金复
合成聚苯乙烯@聚多巴胺-金属复合微球(PS@PDA-metal)和石墨烯纳米带(GNRs),引入丝网印刷热电极技术和夹心型免疫探针,对基质金属蛋白-9(MMP-9)和(白细胞介素-6)IL-6两种蛋白进行同时电化学免疫检测,检测范围10-5-103ngmL-1,两种蛋白的检测限分别是5fgmL-1和0.1pgmL-1,稳定性和重现性都较好.对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望用于生物蛋白组份的临床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