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与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上升,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加重,为害株率上升,产量损失加大。水稻株发病率为0.5%~11.5%,产量损失率为0.53%~9.02%,两者之比平均为1:0.792。建立为害损失关系式为Y=0.4768+0.7276X,r=0.8898。田间测定结果,为发病损失评估和制订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机 构】
:
浙江省嘉兴市病虫测报站,浙江嘉兴 314050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杭州 310020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与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上升,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加重,为害株率上升,产量损失加大。水稻株发病率为0.5%~11.5%,产量损失率为0.53%~9.02%,两者之比平均为1:0.792。建立为害损失关系式为Y=0.4768+0.7276X,r=0.8898。田间测定结果,为发病损失评估和制订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根癌病是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ium spp.)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病害,此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93科331个属643个种的植物,包括果树、林木、花卉等多种双子叶植物和部分裸子植物,在生产上造成非常大的损失。调查表明在我国多数种植根癌病寄主植物的地区根癌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目前,利用抗根癌菌剂对植物根癌病进行生物防治是非常实用可行的方法。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细菌课题组利用引进的国外K84
植物寄生线虫的生防因子有数百种,包括生物类的细菌、病毒、真菌、捕食线虫等和非活体生物类的微生物及植物代谢产物等。综述了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真菌中的捕食性真菌、线虫内寄生真菌、卵寄生真菌、产毒真菌、菌根真菌、机会真菌,细菌中的根际细菌、巴氏杆菌、苏云金杆菌,放线菌,病毒和立克次氏体,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以及捕食性线虫及原生动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壤的抑菌作用问题、生防菌的
真菌病毒广泛存在于真菌中,其核酸类型多为dsRNA,也有少数为ssRNA。大多数真菌被侵染后不表现症状,但有些真菌病毒可以对寄主造成显著影响,如引致寄主真菌生长缓慢、菌落形态异常和致病力显著下降等,即弱毒现象(Hypovirulence)。由于真菌病毒在植物病原真菌间扩散可导致病原真菌群体出现致病力衰退。因此,与植物病原真菌衰退相关的真菌病毒在植物病害控制中有重要的作用。
真菌病毒缺乏体外传播途径,其传播仅能依赖寄主的繁殖进行垂直传播或通过菌株间菌丝融合(hyphal anastomosis)进行水平传播;多数感染子囊菌的真菌病毒不能通过有性繁殖传播,受菌丝不融合的限制,真菌病毒不能在与寄主菌株处于不同营养体亲和型的菌株间扩散。近年来,有些研究论文报道,感染不同种属,甚至不同纲真菌的病毒具有高度的等同性(identity),表明真菌病毒可能存在一种潜在的有别于菌丝融
通过室内筛选,利用沈阳农业大学线虫研究室保存的细菌菌株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经低温处理后,测定包衣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大豆幼苗初期的生长状况,以期通过本研究筛选到能够保护大豆幼苗免受冷害、诱导大豆幼苗产生抗寒性、增强大豆幼苗抗逆性的细菌菌株。结果表明,在处理的235株细菌中,有4株细菌能够保护大豆幼苗免受低温冷害,提高大豆幼苗的抗寒性。
根据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引起黄皮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用PDA、NA和GSA培养基从无病黄皮果实果皮组织内分离获得内生菌532株,其中真菌169株,细菌363株,未分离获得放线菌,分别占总分离物的31.77%、68.23%和0%。测定了所有内生菌在离体条件下对黄皮果实炭疽病病原菌(C.glo
本实验室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强防治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SH7菌株。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且对发酵条件(起始pH值、装液量、接种量、温度、转速、最佳发酵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对菌体收获重量的影响相差较大,其中牛肉膏影响最大。本试验获得的最佳摇瓶发酵配方为(质量分数):牛肉膏0.9%、蛋白胨2%、葡萄糖2%、NaCl1.1%、淀粉0.3%、30.
2004~2006年对水稻条纹叶枯病与虫媒灰飞虱的发生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明浙江诸暨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调查了耕作栽培、品种、药剂防治等因子与条纹叶枯病发生关系,分析了病害上升扩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控对策和措施。
调查研究了济宁地区早春薄皮甜瓜苗期3种主要病害猝倒病、立枯病和生理性沤根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对两种病原性病害进行了病原分离及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济宁地区保护地苗床期每年2~3月是该类病害的重发生期,越冬菌源、低温、高湿、寡照是该类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控制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该类病害。对1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筛选,播种前苗床处理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与40%
介绍了甜菊苗期3种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侵染循环。并对该类病害提出了相关综合防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