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具有自我面孔识别优势,通过自我概念威胁(SCT,即要求被试判断消极人格形容词是否符合形容自己)可以阻碍个体对自我的内隐积极联想,削弱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重要他人信息作为高社会威胁与自我信息同时出现时,自我评价的降低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进而削弱了个体的自我面孔识别优势。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个体,其自我概念还包括与重要他人概念有关的关系自我。本研究旨在检验威胁重要他人概念后,个体在内隐面孔识别任务中其自我优势是否会被削弱,以及这一自我优势的削弱是否受到威胁信息的影响。包含三个实验,要求被试在接受两种启动条件后:重要他人概念威胁启动(MCT,要求被试判断消极人格形容词是否符合形容重要他人),非威胁启动(NT,要求被试判断人格形容词的效价),分别对自我面孔和重要他人(母亲)面孔、自我面孔和重要他人(朋友)面孔、自我面孔和陌生人面孔进行朝向判断。结果发现NT启动后,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MCT启动后,实验结果出现了分离,在重要他人面孔作为威胁性信息与自我面孔同时出现时,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受到削弱;而陌生人面孔与自我面孔进行对比时,识别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旧存在。MCT加强了自我概念中重要他人与消极信息的联结,削弱个体对自我概念的积极联想。随后的面孔识别任务中,重要他人面孔作为威胁信息,进一步降低了个体对自我的积极评价,表现出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消失。本研究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将重要他人纳入自我概念的范畴,重要他人在个体自我中的融入对自我概念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的理解自我的组成结构,提示我们通过提升重要他人概念来侧面加强对自我概念的积极联想,从而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