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MODIS资料与地面光度计探测气溶胶变分场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4494702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气溶胶观测方法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地面多点动态光度计与MODIS卫星遥感气溶胶综合观测的技术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卫星MODIS遥感气溶胶资料经地面光度计观测场变分技术处理可取得显著的效果.另外,采用Terra卫星MODIS遥感与地面光度计变分处理的气溶胶分布特征初次揭示了北京周边地区(河北、山东等省)气溶胶及其污染排放影响特征.这类气溶胶区域性影响特征与北京周边山谷南面开口的"马蹄型"地形相关,本文采用HYSPLIT-4轨迹分析模式及其气象资料分析亦证实了此个例周边污染物扩散过程轨迹及其区域气溶胶影响特征.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48~2002年夏季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南北变动及其相应的东亚地区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当急流偏南时,东亚地区主要环流系统(南亚高压,高空东风急流,江淮梅雨锋,东亚副热带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下同),热带东风气流,南海季风槽(ITCZ))位置相对变化不大,强度明显偏强;与之相对应的我国黄河流域和华南降水偏少,长江流域降
本文利用1960~2000年太阳黑子活动相对数资料和西北太平洋500HPA副高强度指数资料及临汾盆地年总降水量资料,分别求算太阳黑子相对数、西北太平洋副高年强度指数值和临汾盆地17个站点年降水量的三年滑动平均值;运用线性相关分析求算临汾盆地任一站点的年降水量(均三年滑动平均值)的相关场、太阳黑子相对数与临汾盆地各站年降水的同期相关场、西北太平洋副高强度与临汾盆地各站年降水的同期相关场.结果分析表明
本文利用GMS-5卫星多通道资料和探空资料,以及MODTRAN辐射传输模式设计并实现了用卫星红外分裂窗通道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物理反演算法.文章用1998年夏季的资料进行了大气可降水量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卫星反演的大气可降水信息之后,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大气可降水的分布,尤其是对于那些缺少常规探空资料的地区效果更明显.用常规探空资料计算的大气可降水量与卫星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比较表明:二者的均方根误差
为了使RTTOV能够模拟FY2B气象卫星红外、水汽通道辐射率数据,本文综合了逐线积分大气透过率模式GENLN2计算600-3000cm-1的精确红外大气透过率在6个不同的卫星天顶角时的分布,以及FY2B气象卫星红外、水汽通道的光谱响应函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适用于RTTOV快速辐射传输模式的FY2B气象卫星红外、水汽通道模拟计算所需的透过率计算系数.其中,大气吸收成分划分为均匀混合气体、水
本文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研究计划(ISCCP)最新的D2资料集的云量资料分析得到中国地区云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征,及云量变化的气候原因.分五个分区做的云量与13个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不同类型云量的回归方程.并将回归方程得到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做了比较,同时做了偏相关分析.主要的分析结果是:中国南北地区云量与极涡正相关,与西太平洋副高负相关.以及与
消散暖性云雾是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一个难题,催化剂的选择更为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类含钠、钾、钙等吸湿性焰剂的实验室研究,同时讨论盐粉等催化剂的试验结果.研究表明:播入(燃烧)吸湿性焰剂粒子,通过凝结-蒸馏机制,雾中小滴迅速增加,大滴迅速减少,能见度迅速增加,后又回落到一个稳定值.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闪电成像仪探测结果、GOES卫星红外通道辐射亮温(TBB),分析研究了2003年淮河汛期开始阶段一锋面气旋系统的两个时次降水结构和闪电活动,并与"98.7.20"武汉附近地区中尺度强降水的结构和闪电活动进行了比较.TRMMPR探测结果表明,狭窄细长冷锋降水为一致的强对流降水(特别在冷锋加强时);宽广暖锋为大片层云降水,但其中存在面积不等的强对
论文报道低噪声二极管激光器电流控制电源和高稳定二极管激光器温度控制电源的研制,电流控制电源其稳定度达到2.3μA,温度控制电源的稳定度为±2m℃,利用波长调制光谱及谐波探测技术进行了甲烷气体分子光谱测量,获得了最小探测灵敏度为0.7ppm·m.
盛夏(八月份)我国东部大陆500hpa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环流形势下.来自西南季风和副高西侧东南气流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大陆温度高、湿度大.在这种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常发生局地性强对流云团,引起短时风暴甚至冰雹和龙卷,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非常大的破坏.对引发这类强对流云团及暴雨的原因,国内学者已做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如利用地基雷达、卫星云图研究这类强对流系统的生命史演变,或
本文利用闪电VHF辐射源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观测资料,对三个超级单体雷暴的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风暴中的闪电洞(即闪电空白区)或闪电环与强上升气流密切相关,闪电洞的直径可达5-6km,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在产生龙卷风的灾害性风暴中,闪电洞的持续时间有时长达20多分钟,且闪电洞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在龙卷风发生期间,闪电洞最为明显,并在闪电洞上方15-16km高度有独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