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城市地下空间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论坛暨第八届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型探测技术,地质雷达具有非接触、无损、高精度、便捷快速等优点而越发受到重视.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探测方法和分辨率、探测范围、探测深度等技术参数计算;解释了地质雷达资料处理流程中的反褶积、振幅处理、希尔伯特处理等一系列具体处理技术;通过工程实例,展示了地质雷达在公路和铁路路基病害检测,公路路面面层厚度检测,铁路路基挡土墙厚度检测中的应用.最后,综合现阶段地质雷达的优势和不足,对其之后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组合钢板桩(HSW工法桩)可用于挖深10m以上的深基坑工程,其作为支护桩具有刚度大、止水效果好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围护结构,可以充分的发挥钢板桩和H型钢桩的优点,绿色环保,对土体不产生污染.双拼型钢支撑的平面桁架体系,刚度大,控制变形能力强,两层地下室的基坑可仅用一道支撑,挖土方便,施工快捷,经济可靠.本文结合南京江宁大才研发楼基坑工程实例,介绍了这种围护结构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在分析强夯法软基加固局限性的基础上,研发了管夯深层降水加固法新技术,介绍了管夯深层加固法的机械设备、加固机理和施工工艺.依托福建吹填土软基处理项目,对管夯填料量、深层降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现场试验,开展了加固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夯点周边沉降等测试,并对加固前后现场取样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静荷载试验等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管夯加固法结合降水施工进行深层软土强夯置换,可以避免管内夯击过
劲性水泥土搅拌桩是劲性复合桩中的一种,由预制钢筋砼芯桩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成.由于其造价较低而承载能力比较高,自诞生以来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国内较有代表性的6本规范,对劲性水泥土搅拌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补全、改进.再利用得到的公式,借助Excel的公式编辑功能,用给参数赋值计算的方法得到不同芯长比、含芯率和水泥土强度对应的短芯劲性水泥土搅拌桩竖向承载力,从而分析它们对短芯劲
本文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探讨了三轴深搅桩内套接施工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从周边环境、地质条件、钻孔桩施工质量控制、三轴深搅桩质量控制、制定相应的对策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本工程解决了在狭窄场地中进行钻孔灌注桩与三轴深搅桩咬合施工在基坑支护止水方面的技术难题,为以后类似工程积累了施工经验,编制完善了《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职工集资房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小结》,用以指导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
桩基工程施工时,当遇到紧贴周边地下建筑物对位移敏感的特殊施工环境,或者遇到坚硬深厚卵石层、砾石层,桩位下方存在高承压水,或设计桩位下方存在废桩、浆砌块石、垃圾土等障碍物时,会对桩基施工的顺利成孔、进度与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常规采用泥浆护壁回转成孔、旋挖成孔、冲击成孔的施工方法受到限制,也同时存在在护壁泥浆污染环境、成孔质量差及垂直度不易控制等缺点,尤其是成孔产生的振动对敏感建筑物造成的
纬七路桥梁9#桥墩支护方案采用钢板桩+内支撑支护体系,本文介绍了钢板桩围堰设计计算,分工况对钢板桩的内力、变形,以及内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应计算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钢板桩最大深层水平位移的位置,随着围堰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步下移,且位于开挖面附近.随着开挖深度增加,钢板桩外侧水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下移,伴随着相应位置钢支撑的架设,己架设的上部支撑轴力呈逐步减小的趋势.监测结果与计
笔者就关于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简述如下,在此提出的施工及质量验收要点,应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为研究液化土体侧向流滑导致的流滑推桩效应对群桩基础动力响应的影响,设计了可液化场地流动变形对桩基础影响的小型振动台试验,采用"钢带法"得到不同位置、不同类型场地地基土的侧向位移,探讨了地基土侧向流动速率与桩基结构内力发展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了上部结构惯性力及场地类型对桩身内力反应的影响,研究了由倾斜场地土体流滑导致的群桩偏移运动.试验结果表明,桩周土体和下游土体侧向流滑沿深度方向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土
水泥土搅拌桩是高液限黏土不良路基处理的常见形式,由于其强度提升缓慢,水泥能耗严重,较难适应中国沿海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碱激发胶凝材料具有早强、耐久性好和低能耗等特点,可部分替代水泥.本文通过混合苛性钠、偏高岭土和水泥制备新型碱激发胶凝材料(AMC),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MIP压汞和SEM扫描电镜试验对AMC固化高液限黏土的强度和孔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包括:AMC固化土28天强度较PC固
传统的强度折减法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采用相同的折减系数进行折减,此折减方法被定义为等比例折减.在对边坡的几何结构和岩土材料参数确定时,其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等比例折减系数对抗剪强度参数折减,不一定会得到最优的折减方式.基于以上认识,利用Hoek等提出的楔形体极限平衡法,对不同高度的楔形体进行双强度系数折减分析,提出了折减系数增幅比,并利用可靠度理论验证了该增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