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频率和投喂时间对中规格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来源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y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投喂时间和投喂频率对中规格异育银鲫(≈120g)生长、饲料利用及多项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实际生产养殖寻找适宜的投喂时间和投喂频率.实验在石首市老河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的河流网箱(2m×2m×2m)中进行,实验周期8周,按鱼体体重的2.5%等量投喂商品料,每3天增加一次投喂量.实验设6个处理组:2次/天(8:00,16:00)、2*次/天(10:30,18: 30)、2**次/天(8:00,18: 30)、3次/天、4次/天、5次/天.结果表明:2次/天、2*次/天和5次/天组的末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以及蛋白质效率都优于2**次/天和3次/天处理组;除背肌水分外,投喂时间和投喂频率对全鱼样、背肌和腹肌的基本组分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时间对消化酶活性有一定影响,对血糖水平影响显著,2**次/天和3次/天处理组血糖较高,其肝脏中糖酵解能力较其他组高,相应的生成糖原的能力低;在生长较差的处理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较高,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各组间无差异;2**次/天组的IGF-1水平最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IGF-1水平呈上升趋势;在只考虑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而抛弃其它因素的情况下,生产中可采用2次/天的投喂方式.综上所述,体质量约120g的异育银鲫,生产中可采用2次/天,10:30和18:30定点投喂的方式,在此投喂方式下,经过8周的养殖期,体重可达208.7±2.0g,饲料效率约为51.3%.
其他文献
用自来水加氟标准液制成模拟水样,采用双铝电极电絮凝法降除饮水中的氟,在实验室进行电处理器、过滤材料各项技术参数的试验,设计单户型氟净水器结构及工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电絮凝法降除饮水中氟无需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和改变pH值,对于氟含量大于1.0mg/L的地下水,在工作电压8V、电极板间距离20mm,五级过滤条件下,氟降除率为70%以上,原水中铁、悬浮物等也有明显降低,处理后的水氟含量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
当今世界格局不仅中经济、军事、科技的竞争,同时也是文化的竞争,而提升国民素质则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笔者认为,提升国民素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致的.本文即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渊源、内容、意义等方面民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内涵,是养育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Fish inhabit environments that vary greatly in terms of predation intensity,and these predation regimes are generally expected to be a major driver of divergent natural selection (DNS).To test whether
为考察不同加速度对鲤科鱼类游泳能力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该种鱼游泳能力的个体变异和重复性,本研究以鲫(Carassius auratus)实验对象,在25±0.5℃条件下测定50尾体重相近、鱼体健康鲫(体重13.08±0.41g,体长7.5±0.1cm)的日常代谢率(RMR),从中挑选高RMR个体15尾和低RMR个体各15尾.通过人工追赶的方法使实验鱼达到运动力竭,测定恢复过程中最大代谢率(MMR),
为考察温水性鱼类运动代谢的种内个体变异和重复性及其对饥饿的反应,本研究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5℃条件下,在饥饿前(测定Ⅰ)后(测定Ⅱ)分别测定饥饿组(12.15±0.14 g,n=29,饥饿2周)和对照组(12.00±0.23g,n=28,每隔一天投喂一次4-5%体重黄鳝肉块)的静止代谢率(MO2rest)、临界游泳速度和活跃代谢
在江面网箱系统中对异育银鲫(初始体重为158.2±0.2g)进行为期84天的生长实验(水温28.8±3.0℃),研究饲料中猪油、菜油及恢复投喂鱼油对异育银鲫生长、健康和品质的影响.实验设计三种等氮(粗蛋白30%)等脂(粗脂肪10%)饲料,其中分别含7.73%鱼油、猪油和菜油.FO、PL和RO组在整个实验周期分别投喂鱼油、猪油和菜油饲料,PL+rFO和RO+rFO组在前42天分别投喂猪油和菜油饲料并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品系鲫对不同饲料蛋白源的利用.用分别以鱼粉、豆粕和菜粕作为主要蛋白源的等氮等能等脂的饲料投喂三种不同品系的鲫 洞庭鲫(3.38±0.01g)、异育银鲫"中科3号"(4.12±0.09g)、复合鲫(3.47±0.01g),每缸25尾鱼,每个处理三个平行,实验周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鱼粉处理组三种不同品系鲫鱼特定生长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育银鲫特定生长率最高,洞庭鲫特定生
本实验采用鱼粉、豆粕、菜粕为主要蛋白源设计了三组等蛋(28%、32%、36%)、等脂(6%、8%、10%)的饲料来分别饲喂大规格(160.44g±1.01)、中规格(107.52g±0.53)、小规格(10.84g±0.13)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中科三号.经过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小规格鱼体特定生长率鱼粉组最高,豆粕次之,菜粕组最差(P<0.05);中
本实验用螺旋藻粉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鱼粉蛋白,通过研究异育银鲫的摄食、生长以及饲料利用情况,来确定螺旋藻粉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的合适比例.实验选用异育银鲫"中科三号"幼鱼,以全鱼粉饲料(即0藻粉替代)为对照,以此为基础,再用螺旋藻粉替代全鱼粉饲料中20、40、60、80、100%的鱼粉蛋白作为各处理组饲料.实验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3.2±0.5g)鱼,分别饲喂相应的实验饲料
本研究以二龄产卵后异育银鲫(初始体重:180.3±0.4g)为对象,通过60天(6月8日 8月6日)的生长实验观察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其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转氨酶活力及肝脏GH/IGF-1生长轴mRNA表达的影响.以白鱼粉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组等脂等能(脂肪含量10%,能量17.6 kJ/g)的饲料,实测蛋白质含量依次为19.88%,24.56%,27.52%,31.49%,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