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眼底病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临床检查确诊的DME患者32例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18只眼,女性14例14只眼;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2.37±15.06)岁;病程1~22年.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DTRS)视力表检查,同时行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下猪囊尾蚴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 对由眼底彩色照相、眼部B型超声检查诊断为的视网膜下猪囊尾蚴患者进行FFA检查,分析其结果、并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FFA动脉期可见病灶表面视网膜血管开始充盈,病灶并未遮蔽或轻微遮蔽脉络膜的背景荧光.静脉期病灶表面视网膜血管继续充盈,毛细血管网清晰可见,勾勒出与眼底病灶轮廓一致的隆起病灶.晚期虫体组织表面呈弥漫性强荧光,
会议
目的 观察球周注射地塞米松与局部点用典必殊眼液治疗前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房细胞、房水闪辉及眼压情况.结果 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球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前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无明显优势.
会议
目的 寻找有效治疗白塞氏病的中药.方法 从2008至2012年,我对10例20只眼初诊确诊为白塞氏病的患者,10例患者均以眼部症状为主,共20只眼,均先采用强的松片1 mg/kg口服,有前葡萄膜炎的患者,局部用激素眼水及散瞳剂.根据病情,强的松片逐渐减量.强的松片减至20 mg时,加用昆明山海棠片(成都医药研究所生产)口服,每次4片,3次/d.每月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每年复查FFA一次,对视网膜血
会议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确诊为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9例9只眼,行红外半导体激光治疗,根据瘤体的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光斑(1.0~3.0 mm)和能量(150~400 mW),照射时间60s.治疗1~4次,两次治疗间隔时间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下液、瘤体、脉络膜血管瘤渗漏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
会议
目的 对雷珠单抗对人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效应和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 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取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1例女性患者,以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瘤组织的石蜡切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培养的瘤细胞团和瘤组织均做HMB-45、S-100蛋白Melan-A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会议
目的 观察高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视盘血管瘤的疗效,并观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眼科接受高剂量PDT治疗的5例5只眼视盘血管瘤患者.其中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患者1例.年龄14~42岁,平均21.4岁.血管瘤大小1.5~3.5PD,平均2.5 PD,均伴有后极部大量渗出及不同程度视力下降.
会议
目的 分析白内障术后粪肠球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培养证实病原菌为粪肠球菌的病例,观察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2008至2012年间,我院经培养证实为粪肠球菌感染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病例共3例3只眼.
会议
目的 观察筋膜下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特殊类型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确诊的特殊类型葡萄膜炎12例15只眼纳入临床观察.女性6例,男性6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5.9±11.7)岁.双眼患病3例,单眼患病9例.右眼6只,左眼9只.
会议
目的 观察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SUPRA 577·Y(pattem scan)激光机,对130例226只眼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变化.结果经1~2年的随访观察:治疗后视力提高者60只眼,占27%;视力无变化者147只眼,占65%;视力下降者19只眼,占8%.16只眼发展为增生期DR,4只眼发生视盘新生血管,12只
会议
目的 评价粘弹剂在手术中辅助治疗复杂性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1 0月间,对我院收治的87例88只眼伴有与视网膜呈桌面样粘连的新生血管增生膜的复杂性PDR患者,采用标准的睫状体扁平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应用医用粘弹剂(透明质酸钠),注射于增生膜与视网膜之间,钝性将膜分离开,再用玻切刀切除,并清除眼内残存的粘弹剂.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