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测基础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JONE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以江西为研究区域,从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入手,通过八个滑坡灾害易发点的监测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植被覆盖与滑坡的关系.滑坡稳定系数与降水量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当降水量增大时,滑坡稳定系数减小,且略滞后于降水量的峰值.在其它因素一定的条件下,地下水位升高,滑坡稳定系数直线下降.经计算,得到了8个试验点促使滑坡复活的临界指标是24小时降水量60~203mm,值域的变化与滑坡体的土壤结构、力学性质、植被覆盖程度和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等因素有关.
其他文献
气候变暖已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莒县1951~2005年55年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莒县70年代前和80年代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暖冬现象日趋明显,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干旱、洪涝、冻害、冰雹、连阴雨、大风、龙卷风、病虫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干旱、大风、冰雹、病虫害等灾害增加、洪涝、霜冻、干热风、连阴雨、冻害等灾害减少。针对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产生的种种影响,
我们对2007年江淮梅雨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在梅汛期南亚高压脊线北移至28°N很好的预示了江淮梅雨的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120°E脊线的具有明显的两次季节性北移,在梅汛期间7月14日台风“万宜”在我国近海北上并没有使副高明显北上,而是维持在20°N~27°N之间,使得今年梅雨期较常年明显偏长。在梅雨中期,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水汽输送带和在副热带高压南侧菲律宾以西太平洋暖池区东南水汽输送带很好
运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英国气象局的海温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月降水量资料,首先对江淮夏季降水及其前期冬季环流和海温场进行分析:然后,利用NCARCCM3模式进行海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前期环流在亚洲中高纬地区有明显的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环流异常与北太平洋西北部的海温异常有关;模式试验结果证实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低),为江淮夏季降水偏多(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当前期西北
利用江苏省59个站点1941~2004年44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建立适用于江苏全省的动态旱涝监测指标帕尔默干旱指数。由于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帕尔默干旱指数能反映出动态干旱的累积演变过程。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夏季与年的指数趋势变化最为一致,且早涝具有连续性,一般持续时间都在两年以上。夏季帕尔默干旱指数主要以14~15年的周期振荡为主,根据其异常响应的敏感区划分了3个区域,即江淮区、苏南区以及淮北区
地表温度(LST)是区域和全球尺度地表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子,也是研究地表和大气之间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参数。许多应用如干早、高温、林火、地质、水文、植被监测,全球环流和区域气候模型等都需要获得LST。本文综合分析了反演地表温度的各种方法,例如在利用热红外数据遥感地表温度中包括:利用红外辐射温度表探测地表温度的方法,星载传感器的红外通道反演LST的单窗、分裂窗等反演方法,组份温度的反演方法,
通过NOAA多光谱:卫星资料,利用引进的Rosenfeld卫星微物理反演软件和分析方法,反演了云顶粒了有效半径,采用多信息组合的RGB彩色显示方法,分析云顶微物理特征;根据亮温与有效粒予半径(T-r)的配置关系,研究了云中不同的物理过程带,以及冰雹形成和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冰雹云底部具有较小的粒子有效半径;低层为较深厚的凝结增长带,粒子有效半径增长缓慢,同时云顶存在明显的小冰粒了区域,表明云
利用引进的Roscnfeld卫星微物理反演软件和分析方法,反演了云顶粒子有效半径,采用多信息组合的RGB彩色显示方法,直观而清晰地呈现了陕北2006年7月2日暴雨过程的云物理特征,分析了暴雨云团的发展过程:根据亮温与有效粒子半径(T-Re)的配置关系,研究了暴雨云团的云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云由两层云组成,下层为系统性的层云,呈桃红色,以冰云为主,温度在O~20℃之间变化,粒子有效半径
在人工防雹增雨业务工作中,多年来一直没有统一的地面防雹增雨作业的资料采集方法。现有的作业记录主要为行政、业务管理所用,记录文字性描述较多,增加了野外工作的困难,同时影响了资料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统计分析;对提高防雹增雨作业技术和作业效果的评估工作来说,资料采集不全并过于粗糙;各地防雹增雨作业技术相互之间难以比较。本文提出一种简单、可靠的地面防雹增雨作业资料采集方法,用填表形式,其中1/3为选择画"√
本文所用到的常规天气图资料由MICAPS提供,物理量场是中国气象局热带海洋所产品.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了2005年9月30日00z~10月3日00z丹江口水库流域出现的一次暴雨致洪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对该暴雨的物理量场计算与分析,中低层系统与其它信息相结合时,对暴雨致洪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为水库安全度汛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部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在青海湖流域表现为近几十年来湖泊水量锐减,湖泊周围严重沙化.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本文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青海湖布哈河流域过去几十年布哈河径流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20世纪80~90年代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不同气候情景的变化趋势,对布哈河径流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30年径流增加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