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地质公园的内涵及意义地质公园从通俗意义上讲就是以地质景观为主要观赏对象的公园。地质景观主要包括地球经历漫长地质演变而形成的地质遗迹,这些地质遗迹不仅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及稀有性,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地质公园的建立以保护地质遗迹为目的,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为前提,文化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1世纪开始,地质公园在中国发展迅速,国家地质公园在中华大地兴起。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地质工作具有时代意义,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不仅保护了地质遗迹、普及了地质科学、提高了旅游价值,而且还对国家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地质工作继矿产勘查后,对国家经济的新贡献。2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历史冰川遗迹在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具有悠久历史。1894年,英国人Geikie在《大冰期》中记载我国山东东北部和陕西潼关附近的大石块(大漂砾)可能与冰川作用有关。1921年李四光在山西大同和太行山东麓发现擦痕石;20世纪30~40年代,李四光将中国第四纪冰川推向世界学术界,并著有《冰期之庐山》引起当时热议;50~60年代中国产生了冰川遗迹考察热潮,中国东部的大多数地区都被报道有第四纪冰川活动,同时也有一些反对意见出现;70~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通过了更多科学的技术研究。宏观而言各种测年技术的发展,使冰期的判断更加精确;微观而言可通过对冰川遗迹堆积物表面的一些特征来确定是否为冰川遗迹。80~90年代,黄土的研究与深海氧同位素的研究,对冰川发育气候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21世纪以来,现代冰川的研究对古冰川的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3冰川地貌景观的探讨冰川的研究对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冰川能够记录古气候和大气环境变化,古冰川遗迹的研究是一种以古论今的思维,可为未来人类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气候与环境预测。冰川遗迹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古气候的证据,而如何保护冰川遗迹也成为现在值得思考的问题。冰川地貌主要分为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剥蚀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刃脊、冰蚀谷、悬谷、羊背石等。堆积地貌主要有终碛堤、侧碛堤、中碛堤、鼓丘、冰碛丘陵等。冰川地貌的野外识别是判断是否有冰川运动的重要证据。建立冰川地质公园,可以较好地保护冰川遗迹,并能科普地球科学知识,使人们更加了解地球气候环境变化,同时方便科考工作的进行。而建立冰川地质公园又存在诸多问题。从资源开发的角度,现代冰川存在的地区通常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地质环境艰苦、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建立冰川公园,人力物力的投入较大。中国冰川地质公园的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