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固体潮效应排除方法研究
【机 构】
:
防灾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出 处】
:
中国地震监测预报论坛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大会
【发表日期】
:
2012年8期
其他文献
本文对自动地震速报系统的总体运行情况、漏报情况、误报情况以及自动结果的参数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针对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发展的需求和地震观测系统新发展,现就中国特别是强震重点防御区地震监测及防御能力的提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研究。1、大地震中长期危险性判定及地震大形势预测关键技术研究,2、基于数字化观测技术的强震短临预测关键技术研究,3、地震应力环境探测技术与方法研究,4、面向公众的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本文使用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编制的197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河北及邻区全国小震月报目录,对震前趋势性预测(震前4年、6年、8年)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选取不同的时间尺度,探讨各震例震前地震矩释放(AMR)加速现象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的空间扫描半径所呈现的特征,归纳出表征震前某一时间点具有地震矩释放加速特征的空间优势扫描半径,进行震前地震矩释放计算与分析,以期对研究区未来强震危险性进行预测分析。
识别亚失稳应力状态,研究其力学机理及与之相关物理场的演化特性,对于分析地震潜在危险性以及危险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在实验室,标本进入亚失稳态的标志是应力由积累转向释放,进而转向加速释放.根据应力位移曲线几乎都能在失稳几秒前预测失稳的到来.利用实验室既能观测应力-位移曲线,又能观测到标本表面各种物理量的时空变化的优势,研究各种物理量在亚失稳阶段的时空演化特征.
本文针对汶川大地震后对地震预测体系的反思,总结了对强震中长期的地震构造部位、段落的研究重点和基于动力过程的地震大形势预测主要技术难点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