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防雷业务信息化建设

来源 :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243173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雷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防雷信息化建设也是与时俱进的,是信息化技术、管理方法和人员素质综合作用。只有立足于高起点的规划制定详细的分布实施计划,这才是防雷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了防雷信息化建设,当然由于各地的防雷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程度有所不同,因而本文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参考的实例。
其他文献
玻璃幕墙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由于其具有亮丽的外观和非常好的光线透射性,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玻璃幕墙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保温、防火、光污染、防雷击等等,污染、防雷击等等,尤其防雷问题尤为突出。玻璃幕墙属于脆性材料,一般在建筑中大面积采用,有的甚至整个建筑物外墙均采用玻璃幕墙,如遭遇雷击,玻璃破裂形成碎片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而玻璃幕墙的防雷设计需引起重视。本文
怎样才能有效的做好小灵通基站的防雷保护,确保小灵通基站及建筑物内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呢?我们认为,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明确责任主体,防雷检测部门要和小灵通的管理部门建立一种联动关系,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小灵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了解情况后要及时处理,另外在新设基站时,管理部门也应及时将基站防雷装置的设计情况报防雷部门审核,防雷部门要及时提出审核意见,看是否存在不符规范的地方,以免以后出现返工的情
近几年来,在建筑物的审核、验收中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由于建筑物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和广大用户认识上的误区,致使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时存在着严重的防雷安全隐患。本文探讨了如何降低这些安全隐患的问题。
钢结构建筑物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多样,耐腐蚀,空间利用率高,建设周期短,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各类工业厂房、超市、仓库、展览馆、体育馆、飞机库、机场等。由于钢结构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得此类建筑和普通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建筑物的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有较大的差异。时下各地都着力发展工业经济,钢结构厂房有它固有的优势,因此很多业主都选择钢结构厂房,笔者通过设计审查、现场验收的实际经验总结,对钢结构厂房的防雷施工
本省高山微波站一般都处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峰上,由于山高树木少,极易成为雷击的目标。山上土少石头多,接地电阻很难降得很低,有的站达20-30Ω,使雷电流的泄放造成很大困难。也有的站地网没有形成一个环形封闭网,难以做到电位均衡。因此各高山微波站均不同程度的遭受过雷击。为保证电路传输,减少雷击现象,应根据我省高山微波站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防雷措施。文章从避雷针防雷、电源线路的防雷等等方面对高山微波站的防
从八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末,建筑物屋面"暗装避雷带"的设计盛行。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物遭受直接雷击的概率随之提高,雷电通道的打开也是多方位的。因此,直接雷击的灾害也是触目惊心。在气象部门防雷减灾等各项工作的强力推动下,"暗装避雷带"的设计日渐减少,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二类高层建筑采用女儿墙压顶筋作"暗装避雷带"的设计。而在实际防雷检测中大家却常常遇到"暗装避雷带"的雷电灾害个例和因
气象通信网络系统防雷保护设计工程不是简单的防雷设施的安装就行,而是一项技术高、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电源系统保护、信号保护、等电位连接等许多环节,在工程中本着经济、实用、高标准、高可靠性的原则,严格遵照有关防雷标准,多种技术并用,以达到最佳雷电防护效果。本文介绍了雷电灾害对气象通信网络潜在的隐患、气象网络通信系统雷电防护措施。
本文以我国UHVAC试验示范工程初步设计的塔型为典型塔型之一ZMP2的线路为例,引入击距系数来描述导线和大地之间引雷能力的差别,考虑导线上工作电压对雷电的反极性峰值(此时工作电压对避雷线屏蔽性能的影响最大),详细分析了地形对特高压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于2005年1月28日发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下称《规定》)。由于地方各级政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完善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而均不同程度地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以至于《规定》中的一些条款在实际工作中较难以遵循。本文主要通过南平一年多来,在贯彻执行《规定》,开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实际工作中,
湖北省地处华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南北天气系统交互影响频繁,天气变化剧烈,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发生,属多雷暴区。本文利用2006年建立的湖北省闪电定位网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省雷暴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全省雷电流强度特点,并根据近几年特别是2006年湖北省典型雷电灾害事例,分析了湖北省雷电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原因,为全省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全年雷电防护及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