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新派武侠小说诞生的摇篮--兼论新派武侠小说鼻祖梁羽生的报刊生涯

来源 :中国新闻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xiao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梁羽生报刊生涯的述说,对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进行了探讨,对其小说对报业副刊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最后对梁羽生的生平进行了阐述。
其他文献
少儿电视节目,是中国电视台最早创办的对象性节目之一.经过近50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十几个少儿频道,并有几百个电视频道播出少儿节目。在梳理、分析史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1.少儿电视节目经历了艰苦摸索的初创期,曲折、艰难的停滞、恢复期,直至经历三次历史性跨越的发展、繁荣期;2.作为中国电视的一部分,少儿电视节目同样经历了多样化探索、栏目化形成和专业化发展几个阶段;3.少儿电视节目对象具有特殊性,少儿
民国时期徽州报刊有相当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出现过的各类报刊近80种。这些报刊出现时间晚于国内和省内的近代报刊,但比省内其他地区报业繁荣,抗战时期更一度成为文化出版中心之一。同时,还呈现出商业报纸活跃、旅外徽人办报活跃的特点。报刊业的发展演变与徽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近代以来徽州社会转型的特点。
海外华侨创办报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侨居地创办的报纸,一类是回祖国家乡创办的报纸。闽南华侨是近代海外华文报纸的创办主体之一。华侨报纸是闽南地区民营报纸的典范,按照功能来区分,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本色型”侨报,一类是“工具型”侨报。作为区域社会的中心城市,厦门是闽南华侨报业的中心;华侨报纸的分布符合闽南地区华侨的地域分布规律;华侨报业经济的脆弱是闽南华侨报纸消长现象的根本原因。
红中社是我党在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社。从1931年11月成立,至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社,红中社积极宣传党和苏维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从而建立巩固而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创建大规模的红军队伍,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组织苏区广大劳苦群众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拥护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监督帮助苏
盛世修史编志。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志和广播电视史的编纂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们虽然同为对广播电视历史的叙述和梳理,但是在编纂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即从记述内容、编排方式、性质与功能的定位、语言表达、编写组织与人员构成五个方面来阐述广播电视志和广播电视史编纂的区别。同时,也没有忽视广播电视志和广播电视史之间的联系,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印证,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新时期,广电史志只有各自发挥特点,共
本人研究上海新闻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上海新闻史》于1991年申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五年规划项目,获准,1995年完成初稿,申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获准,次年出版.1997年启动的《上海当代新闻史》同样获得上述两项的申请,2001年出版.《上海新闻史》1997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著作特等奖,1998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本人研究上海新闻史的主要体会是
中国地方新闻史研究的蓬勃开展是中国新闻史研究进一步细化与深入的标志。若要取得新成就与新突破,需要在研究体例上有所创新,具体讲在四个方面亟须加强:即强调治史如做新闻,统揽媒介传播过程,收拾新闻史“半壁”,体现新闻与社会互动、地方与全局的互动。
新闻史经典著作是新闻史后续研究的基础。但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出版机构出于不同目的,对这些著作有不同理解,从而影响了它们的展现形式,影响研究者对新闻史经典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一书在大陆发行的几个版本的比较,发现其间的变化,进而探讨怎样修订才是对经典著作的发扬光大。
在既有成果已经相当丰富、新闻学界的反省已经大规模启动的当下,对“中国新闻史”这一学科的学术史考察、即对“中国新闻史”研究情况进行研究的“新闻史学史”学科的构建已经摆上日程。新闻史学史伴随历史研究、新闻史研究的不断深化而生,是跨学科的嫁接产品。新闻史学史研究是以新闻界学人、论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新闻史学史的研究本质上是学术史的研究。对新闻史学研究发展历程的把握,必须分辨其发展的基本线索,而这很大程度
文章对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中国共产党报刊发展进行概述,对其报刊形式、结构设计、报刊内容分别进行了分析,对其对抗日战争的宣传作用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