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木文提出了基于多卫星平台PSI提取三维地表形变速度场的模型与算法。简要介绍了其核心思想,为验证解算结果的精度,结合现场实测的水准数据和己有GPS观测成果进行对比论证。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机 构】
: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成都 61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文提出了基于多卫星平台PSI提取三维地表形变速度场的模型与算法。简要介绍了其核心思想,为验证解算结果的精度,结合现场实测的水准数据和己有GPS观测成果进行对比论证。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连续型”油气藏最新研究进展,解剖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气藏,进行“连续型”气藏成藏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气藏地质特征、成藏机理等进行了概述。
对歧口凹陷歧南次凹古近系油气成藏史进行深入研究,在高倍偏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包裹体片,确定主要的成岩矿物和成岩作用类型,进而划分成岩期次和成岩矿物形成时间序列和油气充注的先后关系,同时研究油气包裹体的分布、相态、类型、丰度、荧光等特征,结合油气包裹体所赋存的寄主矿物的成岩序列,判断油气进入储集层的相对时间,进而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对与不同期次油气包裹体伴生的含烃盐水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获得含烃盐水包
本文选取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两个连续剖面(鲁甸县的水磨和大地)进行了古地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结合最后的结果,通过地层对比,获得了本区峨眉山玄武岩的地磁场极性倒转序列,即早期的正极性和后期的负极性。结合地球化学定年,通过进一步与地磁极性年表对比,认为本区峨眉山玄武岩持续的时间小于3 Ma。综合己有可靠的古地磁结果,获得了晚二叠世扬子块体的古地磁极为54.9°N, 252.8°E,进一步确认了扬子块
本文评述近年来关于生物纳米磁铁矿的以一些重要进展,主要报告实验室在生物成因磁铁矿研究的新结果,并简单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挑战和下一步解决途径。
本文以华北克拉通北部内蒙古丰镇地区的基性岩墙群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详细的岩石磁学实验研究此期岩墙群的磁学性质,以探讨其进行强度实验的可能性。
通过对泥河湾盆地郝家湾剖面的风成黄土、河流和湖泊沉积进行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发现三种沉积类型都表现为正常沉积磁组构。其中磁化率最小轴(K3)垂直层面集中分布,磁化率最大轴((K1)平行层面分布。河流沉积由于介质动能较大,具有最大的磁各向异性度(P)和磁面理(F),湖泊沉积次之,风成黄土最小。磁化率最大轴优势定向显示,中部河流沉积与上部湖泊沉积表现为明显不同的古水流方向,前者约为NNW-SSE方向,
近来,结合中石化海相前瞻课题之需要,作者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塔河油田区开展了稳态地温测量。结合实测的岩石热导率数据,获得了塔里木盆地10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本文获得的实测地热数据为该区今后的相关地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是塔里木盆地地热研究的有力补充和完善;也为试油温度数据校正和比对提供了参考。研究也表明,稳态地温测量对于正确评价盆地的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我国油气盆地
为了克服大地电磁测量结果的不唯一性和建立华北内蒙中部地区较为合理的地壳电性结构模型,本文对采自内蒙中部包头-固阳、武川-呼市、凉城-永兴、凉城-丰镇等地的地壳主要构成岩石花岗岩、片麻岩和角闪岩等进行了实验室高温高压下的电导率研究。本实验是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和1GPa压力、0.1~106Hz频率的条件下进行的。同时,用Solartron 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对各岩石样品分别进行了电阻抗的测定
本文对2011年3月1 1日发生的日本9.0级大地震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对于地震波数值模拟巨大的运算量,采用并行计算方法来代替以往的单CPU串行计算,将求解区域分配到多个进程上,对参数矩阵和线性方程组进行并行求解,大大加快了数值模拟的计算速度。
本文试图探讨在不显著提高核幔边界热流的条件下,核幔边界D”层是否可以提供额外的放射性生热的来源。主要探讨了D”层不同放射性生热率对地幔对流的影响,并对其结果做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