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天宫山复式岩体地质特征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宫山正长花岗岩体西南部位样品中LA-ICP-MS U-Pb法获得了印支期年龄(年龄数据暂未发表),这与前人K-Ar法所得燕山期年龄有较大差别,镜下观察发现,岩石中长石具轻微蚀变现象,见显微文象结构,锆石晶体具典型的振荡环带结构,半自形到自形,结构简单,部分碎裂,粒径30-120μm。年龄数据较谐和,铕负异常较前人在天宫山岩体之中取得的样品强烈,稀土元素配分与前人研究相似,因此笔者推测天宫山岩体为一复式岩体,其岩浆活动时期为印支期-燕山期。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GPS检定场测量方位角的方法来校准GPS电子罗盘.讲述了将WGS-84空间直角坐标转换成站心坐标的模型,利用模型计算检定场两点的方位角.介绍了GPS电子罗盘校准方法,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并给出算例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本文立足于摄影测量相对定向上下视差条件,根据拼接原理,结合影像拼接报告,探索出一种适用于SWDC相机的几何精度检测方法,分别对影像的两个方向进行畸变差探测.利用该方法分别对塔吊模拟飞行环境条件下及实际航飞条件下所获取影像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地面纹理较好、地形起伏不大的区域影像,该方法能非常方便地探测出SWDC影像是否存在局部畸变.
本文分析了Riegl VZ400型激光扫描仪的测距原理及精度,采用八参数模型求取其距离测量的加常数和乘常数,并以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的测量数据为基准,分别利用激光扫描仪经加常数改正前后的数据与经纬仪测量的数据进行公共点转换,分析了总体转换精度及单点精度.经加常数改正的数据转换精度有较大提高,表明该常数检定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较高.
GAT陀螺全站仪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它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能高精度、快速、无依托、自主式寻北测定目标的方位角,在精密地下工程等测量工作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GAT磁悬浮陀螺全站仪通过采用磁悬浮技术替代传统悬挂带支撑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陀螺灵敏部与外界的有缘接触,减少了外界千扰力矩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仪器的寻北定向精度和使用寿命;GAT磁悬浮陀螺全站仪通过静止状态下反
介绍了DiNi12数字水准仪的原理、特点及性能指标,着重探讨了利用DiNi 12进行跨断层水准监测的操作方法和参数设定等技术问题,并为DiNi12的合理应用提出了建议.对比分析测量成果质量和精度,对DiNi 12的测量精度和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全站仪和测距仪的计量检定、校准需要高精度的基线场地.本文介绍一种强制归心装置的设计和安装,使基线场地的强制归心精度达到0.1mm以内,基线整体直线度控制在1 ′以内.而且该装置使用方便,制作工艺简单.从测试的数据来看,精度及各项指标均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目前,数字测深仪结合GPS-RTK,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深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的海洋测量软件、GPS种类繁多.但在采用地方坐标系统测量时,很多海洋测量软件与一般GPS测量软件在基准转换参数上不相匹配,因此转换参数无法直接使用.而在WGS-84坐标系统下,海洋测量软件所测得的经纬度坐标数据为冒号分隔格式,该格式数据无法导入到TGO等GPS后处理软件中,需要转换为"度分秒"格式后才能被软件接
本文系统研究了一种新的测算数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在GPS接收机的定位中心处嵌入光纤陀螺寻北仪,在定位中心处固定红外线测距装置,在定位中心点外围设置俯仰角光栅电子测角元件,并根据这些装置采集或测量到的数据进行运算后得到待测点的坐标.本系统研究是对两点定向计算方法的新突破,由传统的两已知点定向后推算未知点数据,变为实测一个已知点数据通过相应辅助角直接推算未知点信息的探索和尝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设
阿日特克山矿区辉钼矿中w(Re)在17.lO×l0-6—44.53×l0-6之间,平均值为36.3×10-6,与壳幔混源岩浆热液矿床中Re的含量相似,指示阿日特克山矿区斑岩型钼矿床成矿物质应来源于壳幔混源。矿区采自ZK10中斑岩型辉钼矿矿体中的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250.7+3.1)Ma,与晚古生代海西期时代一致,表明成矿与海西期花岗闪长斑岩的侵入有关,该年龄可以代表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在海西
褶皱隆起区内岩浆岩活动较早,所产生的侵入岩系列集中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以铜陵为例,侵入岩形成时代为(136—146)Ma,而铜金矿床形成时代为(136—144)Ma。区内已获得的高精度成矿年龄进行对比,从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规模、成矿时间分析,大型矿床成岩和成矿年龄相差仅在(0.21~1.6)Ma之间,它进一步证明岩浆活动与成矿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暗喻大型矿床有晚期(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