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华文学的新发展 ——新移民文学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py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欧华文学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是来自中国内地的一批新移民作家群的出现。近20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大发展,内地经济的空前腾飞,“留学潮”“移民潮”一浪高过一浪,其规模虽不及北美、澳洲,但毕竟有不少文化精英落地欧洲。他们给欧华文学带来了一个新的生长点,形成了一支新的生力军。由于他们在国内曾受到过良好的素质教育,语言文学功底较扎实;又由于他们亲身还经受过各种政治风浪的冲击和考验,生活阅历较丰厚,人生历练较成熟,文学准备较充分;还由于他们在这异国他乡受到了完全是另一类的强势文化的熏染碰撞,他们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异地的新鲜感、距离感,进而又生发出沧桑感、孤独感,以至于最终进发起一种不甘沉沦的奋斗拼搏的精神。新鲜生激情,距离显美感,沧桑见深沉,孤独出理性。这就激活了他们的灵感,造就了他们的文学创作,一种在中西文化交汇中产生的新质的欧华文学出现了。这是欧华文学的新亮点,是欧华文学新成就的新标志。
其他文献
近年来香港小说的变化,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在“九七”之后重新解读香港文学的问题。“九七”及其“香港意识”的视角,是近来香港文学较为有效的切入点。 虽然香
会议
一般的文学评论和研究,尤其是香港文学史中,一向以来总是把李碧华放在通俗小说家的通俗写作来定位,注重的是其作品中的鬼怪等所谓的浪漫情调,而忽略了其作品中深刻而广泛的社会现
对迁徙国外的移民社群而言,语言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身份的问题凸现出来。移居国外不仅带来社会身份上的种种变化,更带来了内在心理上的急遽变化。身居国外的女作家们敏锐地体察
会议
海外新移民女性文学自有其渊源。西方华文女作家是在“留学生文学”中逐渐成长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前后由台湾到海外的於梨华、聂华苓、丛甦、欧阳子、赵淑侠等可称第一代,她
会议
对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大量涌人西方的大陆留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踏上异乡就必须面对两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文化冲突和生存威胁。中西文化是两类性质迥异的文
会议
在跨文化的叙事中,作为叙事主体的作家的文化身份/认同,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反过来,对一个作家文化身份的看待,也是通过考察其作品的表现而获得的。本文把《女勇士》和《中国佬
林忠民1940年代就开始写作,笔耕不辍,又惜墨如金,《再生的兰花》是他从文50余年唯一的结集,所写不乏百日花红、千回月圆的少年情怀,也有从一草之贱、一木之微中感悟风韵、神采的独
马华文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从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不同世代的作家成就了不同的时代风貌,这支华文文学队伍早已挣脱“中国文学支流”的阴影,建立了马华文学的主体性
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加拿大华文文学自1998年以来的变化:一、作家队伍的壮大。二、文学团体的形成与壮大,多样而灵活,相互合作又各自独立。三、报章上专页、专刊、专栏的涌现,刊
海外华文文学的推动和发展,均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宰与滋养。海外华文文学种类很多,通常所能接触到的约有:历史文学、社会文学、伤痕文学、留学生文学和移民文学。 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