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艾滋病问题已成为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构建和谐云南的进程中,怎样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妥善协调感染者与社会进步的矛盾,已成为云南各级党委、政府亟需深入认识和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分析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减低危害的对策思考。
【出 处】
:
2005年中国昆明艾滋病防治论坛暨云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问题已成为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构建和谐云南的进程中,怎样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妥善协调感染者与社会进步的矛盾,已成为云南各级党委、政府亟需深入认识和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分析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减低危害的对策思考。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研究孝感市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整理分析孝感市1999~2005年5月的艾滋病监测资料。结果:孝感市HIV感染者逐年增多;主动监测开始发现较多HIV感染者;传播途径以血途径为主;性途径及母婴途径也开始在孝感市被发现;HIV感染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病死率45.83%。结论:孝感市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前期,必须加快开展以吸毒人群和高危性行为人群为主的干预工作。
目的:了解德宏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已婚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家庭推广使用安全套的可接受性。方法:对瑞丽市4个乡镇61个HIV感染者家庭采用外展服务方式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和使用安全套技巧培训,并免费发放安全套及宣传折页。在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两次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性生活中安全套使用比例的变化。结果:61个家庭参与项目,追踪到53个家庭,随访率86.9%。研究对象在艾滋病传播
目的:分析艾滋病流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方法:从区域经济的要素投入、区域经济的运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经济系统的调控几个方面探讨艾滋病流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结果:艾滋病的流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严重。结论: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尽早采取相关措施,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势头。
目的:对江西省吸毒人群进行HI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了解HIV-1流行情况、亚型种类、毒株来源、其变异情况等,为政府部门预防控制决策提供技术资料。方法: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相结合,对江西省9例吸毒人员进行流行病相关因素分析和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江西省部分吸毒人群不仅共用注射器,同时伴有不洁性交史。流行毒株主要为HIV-1 CRF01-AE,序列分析表明与越南和我国广西省吸毒人
目的:了解广西玉林市HIV/AIDS流行特征及其流行趋是,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林市1996~2004年HIV/AIDS疫情、常规和哨点监测数据归纳整理,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6~2004年玉林市发现HIV/AIDS 202例,分别为1996年1例;2000年6例;2001年31例;2002年36例;2003年50例;2004年78例。感染途径以吸毒为主,占61.88%(
目的:把握云南省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特点,构建普通人群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框架。方法: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对现有普通人群和政府防治的成效进行总结。结果:提出云南省艾滋病普通人群和政府防治的政策需求。结论:从普通人群防治政策和政府防治政策两方面构建云南省艾滋病普通人群与政府防治的政策框架。
目的:分析云南艾滋病流行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方法:从区域经济合作条件出发,分析艾滋病流行通过影响经济运行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优化配置、产业合作、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而对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影响。结果:当前艾滋病流行对云南区域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负面影响上。结论:基于艾滋病流行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提出了缓解艾滋病流行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
文章提出了认真总结国际合作项目的工作经验,对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防治理念、管理经验和技术措施,进一步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增强我省应对艾滋病的防治能力,有效遏制艾滋病的快速流行蔓延势头,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国际合作项目实施成效,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项目经验进行了推广。
目的:分析艾滋病流行的宏观机制。方法:从宏观角度分析导致艾滋病流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流动和区域因索。结果:艾滋病的流行与社会宏观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从宏观角度分析导致艾滋病流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流动和区域因素,对解析艾滋病流行的社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从社会学视角解析导致艾滋病流行扩散的高危行为。方法:从功能主义理论、亚文化理论、社会失范理论、社会冲突理论、标签理论等社会学理论,深层次解析导致艾滋病流行扩散的高危行为。结果:艾滋病高危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具全息性特点,是自然、生理、社会、心理和刺激等因素的统一。结论:从功能主义理论、亚文化理论、社会失范理论、社会冲突理论、标签理论等社会学理论,深层次解析导致艾滋病流行扩散的高危行为,对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