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莪术新病害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S.G.Lee et C.F.Liang),又名黑心姜、姜黄,以根入药,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近年来在广东和四川两省种植的莪术上发现一种危害严重的新病害。田间症状表现为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淡黄色小斑点,中期斑点向叶尖或者叶边缘处扩展,呈现流星状,后期引起叶片大面积枯黄,严重时整株枯死。由于此病害致使叶片焦枯,所以命名为莪术叶枯病。从病区采集典型的莪术病叶,对样品进行组织分离,经柯赫式法则验证获得了莪术叶枯病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物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莪术叶枯病的病原菌为茎点霉属(Phoma sp.),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呈圆形,白色,绒毛状,边缘不规则;分生孢子无色,有隔,长椭圆状或者棍棒状;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产孢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5;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PDA培养基最适于菌丝生长。本实验为莪术叶枯病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割裂的问题是一个多年来都没有成功解决的老问题。新近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工学———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论探索》一书,明确提出,教育工学的
<正>一、西方理论一统天下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学界的积极影响毋庸置疑,其促进了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繁荣,推动了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理论建设产
目的:优选桃核承气汤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为评定指标,优化提取条件。结果:桃核承气汤的优化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