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产出恐龙属种最多的国家,内蒙古、辽宁、云南、广东、四川、新疆、甘肃、河南、山东等省都相继发现侏罗纪-白垩纪的恐龙化石产地,其中较大规模的化石集群埋藏点就达16个。诸城是中国重要的以大型鸭嘴龙类为代表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地,早在50年代末,杨钟健等就在山东莱阳发现了晚白垩世王氏群的青岛龙;60年代初,"巨型山东龙"在诸城盆地被发现,迄今,诸城市已发现恐龙化石点多达30个,特别是2008年以来又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暴露面积最大、恐龙化石埋藏量最丰富、化石富集程度最高的化石集群埋藏点,主要分布在诸城市东南的库沟、恐龙涧、西见屯和臧家庄。同时,诸城各化石点在恐龙分类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恐龙化石埋藏学初步研究也获得部分成果。但是,前期有关恐龙埋藏学的研究还多仅限于骨骼化石的沉积地质学和某些特殊成因的解释方面,对骨骼属种、化石类型、丰度规模、排列方式、空间位置、搬运方式、保存程度等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特别是由于恐龙集群埋藏而带来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有待解决。通过化石埋藏地地质背景、埋藏沉积相和与古水流,骨骼化石分布、改造与聚集特征及分类学,骨骼化石微观组构和埋藏模型等方面研究,系统阐述了诸城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埋藏学特征,并为进一步研究晚白垩世沉积古地理、古生态恢复提供系统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区诸城断陷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鲁东地区胶莱盆地南部,盆地内主要发育白垩纪至新生代地层。白垩系由下至上可分为下白垩统莱阳群(由河流和湖相碎屑岩组成)、中、酸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组成的青山群以及产于青山群之中由河湖相沉积组成的大盛群;由冲、洪积紫、杂色粗碎屑岩组成的上白垩统王氏群。恐龙化石层位于诸城地区上白垩统王氏群下部红土崖组底部,为一套冲积扇—辫状河相砂岩、砾岩互层夹玄武岩(76.2-73.5Ma)地层组成。不同沉积韵律层中都含有规模、大小、数量不等的恐龙化石碎片或完整骨骼,集群埋藏于冲积扇泥石流(DF)、洪泛平原(FP)粉砂质或泥质砂砾岩与辫状河道(BRC)砂岩沉积层中。截止目前,在诸城库沟-恐龙涧-臧家庄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范围已发现了数以万计的鸭嘴龙、角龙、暴龙以及同时代的龟鳖类和蚌类化石等,发现恐龙属种10余个,包括意外诸城角龙等纤角龙类新属种,填补了恐龙研究领域的空白。骨骼化石11853块,原地保存10261块,其中库沟7933块,恐龙涧1070块,臧家庄1258块,以鸭嘴龙占绝大多数(95%以上)。化石密集、成层分布,但残体骨骼层内大小、形状混杂、疏密不均、属种的单一以及残体骨骼大小、形状和规模不等,多数骨骼化石处于不完整的长柱状、板状形态,骨骼呈定向排列,具有短距离搬运、异地快速埋藏及集群埋藏特点。沉积物及薄片分析显示,诸城恐龙生存及骨骼化石埋藏的环境为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埋藏—保存模式可概括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恐龙批量死亡—遗体腐烂—骨骼被洪流或泥石流冲刷、搬运至目前沉积场所—快速掩埋—浅埋藏成岩—地壳抬升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