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二代测序技术研究过敏性疾病婴儿早期肠道菌群构建规律,初探肠道菌相结构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7例足月新生儿,由1岁以前未患过过敏性疾病的19例婴儿组成健康组,1岁以前患过过敏性疾病的18例婴儿组成过敏组,分别采集其第0(胎便)、2、7、15天,1、6、12月共7次粪便样品。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粪便中肠道菌群进行测定,分析各组婴儿肠道菌群构建规律和肠型。结果健康组与过敏组婴儿肠道菌群构建规律差异主要集中在出生后1月之内,在门水平,健康组婴儿出生时胎便中Actinobacteria(13.17%)、 Bacteroidetes(11.29%)、 Firmicutes(37.84%)、Proteobacteria(33.93%)水平较高,但在出生后第2天Actinobacteria(3.76%)、 Bacteroidetes(5.05%)出现下降趋势,Proteobacteria(55.46%)水平增加,之后又逐渐恢复至出生水平,呈"重建"特征;过敏组婴儿出生时胎便中Actinobacteria(3.70%)Bacteroidetes(9.16%),Firmicutes(34.29%)、 Proteobacteria(51.65%)接近健康组第2天水平,并逐渐向健康组趋近,不存在"重建"过程。在出生后1月时,过敏组的Bacteroidetes/Firmicutes比健康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科水平进行肠型分析发现,健康组和过敏组的肠型都有出生后由Enterobacteriaceae型或Clostridiaceae型向Bifidobacteriaceae型转变的过程。但健康组的部分婴儿形成Bifidobacteriaceae型更早,且一直持续至1岁,然而过敏组的大多数婴儿在出生1~6个月后才逐渐转变为Bifidobacteriaceae型。结论婴儿肠道菌相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出生后0-1月之间,与健康婴儿相比,过敏性疾病患儿在出生时肠道菌相即存在差异且0-1月期间肠道菌相构建过程不同。该特征可能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