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以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等为临床表现。佐剂性关节炎(Ajud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作为一种免疫炎症模型,与人类RA的关节病理改变较为相似。作为新疆维吾尔医常用药材的维药槌果藤(Capparis Spinosal),系白花菜科山柑种属植物,又称刺山柑、老鼠瓜、野西瓜,维语称"波里克果"或"开排"等。其性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的药效,维吾尔医常将其鲜果捣碎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雷公藤(Triperygium WilfordiiHook.f)是目前治疗RA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典中药,但存在一定生殖毒性,临床上需谨慎运用。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种药物对AA大鼠模型足踝关节组织中TNF-α及血清中IL-17a表达水平的影响,来探讨比较两者在治疗RA中的机制。方法:成功构建AA大鼠模型,造模14d后参照关节炎指数评分标准,得6分以上的大鼠进入实验。每日对各组大鼠足踝关节直径进行测量,记录观察足踝肿胀程度变化的数据。药物干预28天后,对大鼠腹主动脉进行采血,并分离血清;ELISA法观察血清中IL-17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左足踝关节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结果:药物处理28天后,与模型组相比,维药槌果藤与雷公藤多甙治疗组足踝肿胀程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显示,关节组织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轻,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正常组血清中IL-17a的含量为957.1±115.7pg/ml,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IL-17a明显上升(1571.9±139.3pg/ml,P<0.05),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及维药槌果藤治疗组大鼠外周血中IL-17a水平明显下降(含量分别为984.4±158.2pg/m1及973.5±111.2pg/ml,P<0.05)。组间比较采用多组间方差分析,雷公藤多甙治疗组与维药槌果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药槌果藤与雷公藤多甙均能有效降低AA大鼠模型的关节肿胀程度,改善足踝关节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组织中TNF-α及血清中IL-17a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