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的资源型城市效率及其变化分析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1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0年和2008年我国2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效率及其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城市效率的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综合效率水平一般,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规模效率是决定城市综合效率最优的主要因素,但作用有所下降.从城市效率的分类特征看,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效率始终排在前列;人口规模与城市效率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城市效率变化的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综合效率变化呈弱改善趋势;技术变化指数和生产率变化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说明2000~2008年城市效率没有改善,而且技术退步和生产率下降趋势明显.从城市效率变化的分类特征看,①四大板块的城市综合效率都有提高,西部地区的提高最明显.②除钢铁型城市外,不同矿种的城市综合效率都有提高.由于技术进步缓慢,不同矿种的资源型城市的生产率均呈下降趋势.③不同规模的城市综合效率都有提高,中小城市的提高更明显.生产率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退步.
其他文献
创新网络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主题之一.本文通过考察东菱和德豪润达两家本土家电企业自成立以来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变过程,发现两家企业的创新网络的演变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珠三角本土企业创新网络的演变是全球化和地方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全球化下的"供应商-客商"关系、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区域性的制度安排和环境是影响珠三角本土企业创新网络演变的主要因素.
This research revisits the debate on transportation impacts of spatially decentralized development by measuring the formats and extents of polycentric spatial development in USA metropolitan areas and
大学与地方积极发展的互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普遍认为大学是区域创新的来源,但本文认为并非所有大学都是地方积极发展的"助推器".从大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只有当大学完成了从研究性大学模式向创业型大学模式的转变之后,才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本文首先在创业型大学的框架下分析了大学在为地方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知识、积极知识商业化、构建区域创新平台和嵌入全球创新体系桥梁等方面的职能.然后
本文以三峡步步升布鞋文化村生产过程为例,总结出低碳经济时代下文化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村落+氐碳文化旅游".该模式集乡村发展和低碳文化旅游于一体,以低碳环保观念指导产品的开发,以传统布鞋文化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为旅游者带来"浓文化中的乡村旅游,乡村里的深文化体验"的全新旅游感受.其低碳特色体现在取材低碳化、制作工艺低碳化、生产过程低碳化、旅游体验低碳化、旅游社区低碳化等方面.这种模式不仅利于文
近年来,中国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基于各种"流"的联系正在促使一个新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的形成.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研究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相关文献,借鉴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全国主要金融服务业企业布局对中国城市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网络连接度与城市的重要性有关,相同或相似重要性的情况下地理中心城市具有更高的网络连接度;中国城市网络具有区域特性,基本形成了"三大两小"五个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一种形式,代表着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三种:宏观层面的低碳决策、微观层面的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本文基于低碳经济的三分法,对低碳旅游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分析了低碳旅游、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内在联系,并简述了低碳旅游"三位一体"的构建模式,即宏观低碳决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株洲市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亟需低碳转型的严峻现实.对低碳城市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阐述,回顾了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发展实践,提出"三位一体"式的株洲低碳城市创建路径以及包括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在内的"七大主体"创建内容,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五化"创建对策,旨在为株洲成功创建低碳城市、制定相关战略与规划提供参考.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迅速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人类第四次"低碳革命".本文从分析低碳经济的背景和内涵入手,探讨了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论述了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面临的发展策略选择.
在后经济危机时期,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为成熟的三大经济区之一,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压力逐步加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布局结构,成为二十一世纪初期本地区应着重关注的议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协同理论是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的理论依据;2)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城市群构筑、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竞争力提
从政府与市场相互作用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区域分割的成因,认为政府权力扩大且与激励目标相结合构成了区域分割的根本原因,同时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和政企不分为区域分割提供了便利,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区域分割有强化作用.建议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切入点,包括区域一体化机构的建设和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政企分开,还原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一体化.同时构建区域一体的软、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