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驱动电解水催化产氢研究

来源 :2016 中国国际新能源材料及动力电池高峰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tl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和氢能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电解水产氢技术具有清洁无污染、高效的优点。但主要技术障碍是电解水过电势过高,这也是电解水技术与太阳能电池结合的一个障碍。本研究利用简单的离子置换反应,大规模制备高效、便宜的镍掺杂氧化钴纳米片阵列的电解水产氢催化电极;并构建两电极电解水体系,结合太阳能电池,实现太阳能-电能-氢能自主供给系统,为设计相应的器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的新型杂环高性能树脂具有很高的耐温性和化学稳定性,同时可溶可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在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耐高温绝缘材料、涂层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纺丝工艺制备的含二氮杂萘酮聚合物薄膜,具有孔径、孔隙率可控的特征,通过聚偏氟乙烯共混纺丝的方法,有效改善了静电纺薄膜的力学性能,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实验证明其物理性质及电化学性能优异。
会议
针对直链型磺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氧化稳定性有待提高,而交联型质子交换膜溶解性差、难于重新加工的问题,近年来,本课题组制备了一系列支化的质子交换膜材料,研究了支化度对膜材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支化能够有效的提高膜材料的氧化稳定性、导电性和尺寸稳定性。
会议
磷灰石结构电解质具有氧离子电导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报告拟介绍:采用固相法和Sol-gel法制备新型共掺杂磷灰石结构电解质La10-xAxSi6-yByO27-(x+y)/2(LASB,A=Ba、Sr、Ca、Mg,B= Al、Fe,0
会议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AEMFCs)can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cells(PEMFCs)and traditional alkaline fuel cells(AFCs)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them.Akeychallenge fo
会议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离子交换膜是其核心部件之一,起到阻隔正负极电解质溶液中不同价态钒离子交互渗透同时必须允许氢离子等通过来实现电流回路的作用。由于其电解质溶液由不同价态钒离子和硫酸组成,采用阳离子交换膜时,具有较好的离子传导性能,阻钒性能较差;而采用阴离子交换膜时,具有较好的阻钒性能,离子传导性相对较差;两性离子交换膜可将二者优点有机结
会议
超级电容器领域中碳材料在商业应用和基础研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种各样的碳材料中,石墨烯因其独特的二维(2D)结构和优异的性能,使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得到重点关注。然而,化学法制备的石墨烯片很容易团聚和再堆积,导致比电容降低。为了防止石墨烯的团聚和再堆积,我们尝试用超分子化学的原理将β-环糊精定点修饰在氧化石墨烯片上,制备了碳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烯片并研究了其超级电容性质;构筑3D 结构也可以有效
会议
Bismuth(Bi)nanowires,prepared by mechanical pressure injection method followed with complete dissolution of the used anodic aluminum oxide(AAO)template,are milled with carbon black to form Bi/C nanoco
会议
氧化锰纳米片层可以组装成不同维度和形貌的电极材料,显示了好的电容性能[1]。但是,尽管氧化锰纳米层在二维水平上有高的离子和电子传输速度,但在结构垂直方向的离子有效传输受到了阻碍,导致快速充放电不易实现和电极反应不易深入到电极内部,不利于电化学电容器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提高及快速储存能量的实现[2]。
会议
新能源汽车所需大功率动力电池的迫切需要,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存在价格和安全性等瓶颈问题,其关键材料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报告介绍了几种微纳米钛、铁、锡基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如:微米管状Li4Ti5O12、大孔和纳米介孔Li4Ti5O12、q-CNT-Fe3O4-C 复合材料、Fe2O3@SnO2纳米棒、rGO-Fe3O4-SnO2-C 多元复合纳米片和方型FeCO3 等设计合成及其应用于锂离子
会议
核壳结构催化剂是最为重要的一类燃料电池低铂催化剂,其铂的质量活性通常可达商品铂催化剂的4-10 倍,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基于贵金属"核"的核壳结构催化剂也存在诸多不足,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和制备了一系列基于新型非贵金属"核"的核壳结构催化剂,考察了这些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同时,研究这些催化剂中存在的壳核相互作用。
会议